养老地产有哪些盈利模式?最近国外养老地产如何走进国内养老地产或者养老机构的发展道路?

养老地产有哪些盈利模式?



1、养老地产有哪些盈利模式?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颜骅 “养老产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已经在国内运作了多年,“以房养老”成为近期热点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关心国内养老地产开发究竟是怎样的现状,养老地产又是如何开发盈利?市场上,除了眼花缭乱的养老保险产品之外,各色的养老地产项目也让很多人生出很多好奇。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模式,了解它的盈利模式,以及1些典型的项目。 养老地产如何赚钱?赚土地的钱——相比之下,远郊地产反而在1定程度上更适合养老,因而土地价值得以提升。这部分是最容易,也是开发商最想赚到的钱。 赚服务的钱——养老人群处于身心衰退期,就有消费的需求,所以发展商在护理方面、服务方面供应品种丰富,就有赚钱的机会。 赚设施的钱——为老年人配制的会所,跟平时上班族配制的会所完全不1样,因为老年人1天到晚在那里活动,只要把这个地方做好,老年人就愿意在那里买单。 服务和设施是养老地产的核心,但这1部分是目前国内项目的短板,未来需要开发商进1步加强。 赚人群的钱——当1个社区成熟之后,会形成老年人群的文化、社交集聚的圈层效应,从而有利于提升地产价值。 赚量身定做的钱——细分市场、研究老年人的活动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即量身定做,形成1套成熟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价值。从精神层面和量身定做提升价值需要开发商进行长时间的探索,才有可能实现。转让使用权模式,在项目存在不能进行产权分割销售的实际条件下,坚持买卖不破租赁原。

最近国外养老地产如何走进国内养老地产或者养老机构的发展道路?



2、最近国外养老地产如何走进国内养老地产或者养老机构的发展道路?

近几年来,外资养老企业大跃进式进入中国,与国内企业合作、项目落地的新闻频见报端。其中最为显眼的有3大外资主体:1支是以CPM、Emeritus、Fortress、ABHOW为代表的“美国系”;另1支是以RIEI、WISNET、大阪长寿控股公司、韩国书佑集团为代表的“日韩系”;最后1支是以Colisée、Orpea为代表的“法国系”。外资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线城市以及大连、青岛、常州、南京等2线城市(尤其是长3角地区),这主要与外资养老服务机构定位高端有关,它们倾向于选择有1定消费能力、老龄化趋势明显、尚有开发空间的城市。归纳起来,外资参与国内养老地产及养老服务业有以下8大特征:特征1:社区嵌入型、医养结合型、CCRC开发模式外资在我国开发养老地产主要有3种模式:社区嵌入型、城市医养结合型和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第1种模式——在社区中嵌入养老公寓,代表项目是凯健国际,凯健国际.浦东苑选址在世博辐射圈高端社区内,北京椿萱茂.凯健选址在远洋地产高端住宅项目远洋天著别墅社区内。第2种模式——城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代表项目是上海礼爱颐养院,距离最近的医院仅有8分钟车程,颐养院内部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与嘉定地区3家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第3种模式——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代表项目有星堡中环项目,为老人提供卓越的1站式退休生活服务与定制化协助式生活服务。宜兴9如城养老综合体也是CCRC模式的典型代表,它要打造的是1个包括养老院、医院、购物中心、绿色食品基地、酒店、学校、公园、公寓等形态,同时高度集合养老养生需求,覆盖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老年痴呆照顾区和临终关怀区等功能区,满足养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体。对于国内开发企业极力追捧的度假型养生养老机构,外资企业目前涉猎较少。特征2:主要瞄准高端养老市场从已开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来看,外资主要瞄向高端养老市场:如凯健国际位于上海的2个项目,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收费,人均每个月1万元左右;星堡中环的收费采取了“月费涵盖全包式”,即除了1次性5万元左右的入住费外,每月费用从7100元到3万元不等;青岛的大阪长寿控股公司日式高级老人公寓,入住押金高达200万元;泰康之家.燕园入住起步价20万元。特征3:进入介助介护养老市场根据年龄及身体机能,养老客群1般分为4类:活跃老人、独立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由于介助、介护市场服务难度大、风险高,国内企业目前还不愿意触碰这块领域,导致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都是面向活跃老人和独立老人,而在照料介助、介护老人方面目前仍有所缺失。外资机构凭借丰富的服务经验,进入这两大细分领域,如术后康复市场、老年痴呆市场、中风后遗症护理市场等,这成为他们发挥优势的空间。如凯建国际.徐汇苑提供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外科手术的术后恢复、康复、理疗服务;椿萱茂·凯健(亦庄)老年公寓主要针对高龄、部分失能、失能老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上海礼爱颐养院主要面向专业护理失智、失能长者,以护理“老年性痴呆”为主要特色,涵盖各种痴呆症护理、帕金森症护理、中风后遗症护理、手术后康复护理、骨折及其他重度护理等;Orpea南京项目主要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宜兴9如城养老综合体内设有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专门针对术后康复和老年病及慢性病诊治的老人。特征4:全面渗透90%的居家养老市场基于中国90%的老人居家养老的国情,外资机构非常关注这块市场,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美国Fortress和复星集团开始进军居家养老市场,将美国高品质的家庭护理管理体系引进中国,服务范畴包含专业评估、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医护服务和专业医师健康宣讲教学等,另提供专业术后康复护理套餐和其他居家护理服务。瑞典爱生雅集团与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早在2011年就在上海启动“居家护理”业务,引进瑞典及新加坡先进的居家护理理念、经验和技术,向中国的居家老人提供全面护理与观察服务、根据医嘱的健康护理指导疾病预防与康复训练服务、常见疾病的专业护理等。特征5:利用旧设施改造为减少前期的开发投入,外资机构常利用旧设施改造成养老机构,如星堡中环项目由复星集团收购的1栋商办物业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上海礼爱颐养院是将协通集团曾经运营的度假村酒店重新改修而建的;大连日托中心项目是把大连市的1家公建养老院进行适老化改装而成的。盘活旧有设施前期不需要投入土地成本,并且可以降低建安成本,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从而能够极大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成为外资机构追捧的模式。特征6:加速连锁扩张步伐外资机构想进驻中国市场的愿望日益强烈,大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全国迅速扩张。日本WISNET早在2004年正式进军中国老年人居家护理市场, 2011年,公司又在大连开业养老服务中心,目标是今后在东3省建设600多处类似的养老服务中心。日本RIEI于2011年在北京开设礼爱老年看护服务中心,于2013年在上海开业上海礼爱颐养院,今后3年的目标是“以中国为中心,增设20个海外的养老服务中心”。日本大阪长寿控股公司于2011年在青岛设立第1家日式高级老人公寓,计划10年内开设100家类似的老年公寓。美国CPM在中国开设子公司——凯健国际,专注于在中国开设老年康复护理机构,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开设3家养老服务机构,将在常州开设第4家养老服务机构,未来将以上海及长3角为中心,辐射全国。法国Colisée已经开始向中国市场发展,并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计划5年内开设50家养老机构。特征7:与本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除了以直接投资开发的形式进入中国养老护理市场,更多外资正在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全面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美国Fortress与复星集团共同创立上海星堡,致力于在中国发展养老社区项目,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股份,以“星堡”作为品牌进行连锁开发,已开发的项目有上海星堡中环1期、星堡浦江社区,星堡中环2期将于2018年初开业。美国CPM与远洋地产组建中外合资企业,用于在中国开发和经营养老地产项目,目前已经落地运营的项目是椿萱茂.凯建,合资公司还计划在远洋地产开发的社区中嵌入类似的养老服务机构。日本RIEI与上海协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上海市嘉定区合资创办了“上海礼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双方出资比例各占50%,首个项目上海礼爱颐养院于2013年在上海开业运营。法国Colisée其进入中国后建设的首个项目落地广东,Colisée负责提供养老机构的设计、运营及服务,中国方面则负责提供土地、养老机构建设。法国Orpea于2017年与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合作,落户长沙北辰国际健康城,为项目提供国际领先养老健康技术和管理资源。特征8:衍生产业紧跟布局养老产业涉及领域比较广,除了核心环节的养老服务业以外,上下游的医疗设备供应、健康食品供应、护理人员培训等配套产业,也是关键环节。外资也加紧布局中国的养老衍生产业。日本护理器械界最大的日医学馆从2012年在上海市成立合资公司,并首先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销售轮椅等护理用具,2017年3月财报公示销售额已达到2766亿日元。美国星堡除参与养老社区的开发、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以外,还为国内多个养老地产投资与开发商提供专业的养老咨询顾问服务,涉及北京、上海、大连、宁波、杭州等城市。美国ABHOW向国内的养老地产开业企业输出培训服务,在帮助开发企业引入了第3方、为其提供专门为养老社区设计的IT系统的同时,针对目前中国养老市场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也为开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国际化培训和咨询服务。

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和政府的角色有何不同



3、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和政府的角色有何不同

中国步入老龄化的1个地段,现代的养老地产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了。养老建设的设计模式有很多种!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在针对现代养老地产的建设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了15种开发模式。分为5大类!   第1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   1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会考虑划分出1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带动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养老组团与社区其他组团能够共享配套服务资源,降低配套设施的建设量。   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   据调研,许多67十岁、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都会辅助子女照顾下1代,老人需要与子女住的近1些。而为了避免由于生活习惯差异而产生矛盾,老人和子女更愿意选择分开但邻近居住。因此普通社区中配建1些养老居住产品,可满足老人与子女在同1社区就近居住的需求。这种“全龄社区”的居住理念能够较好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将会是较受欢迎的1种养老居住模式。   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将会是1种较为有效的开发模式。   第2类:与相关设施并设   模式5: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   目前国内1些养老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就近设置、共同建设。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使老人感到居住在其中较有安全保障。   模式陆: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   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共同设置是1种较好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迎合老人愿意与儿童共同在1起的心理,又能够将养老设施与幼儿园进行统1建设和管理,节约建造和人力成本。   第3类: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相结合   模式漆: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   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很受欢迎的。目前有很多“高知老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发挥余热。养老社区、老年公寓若能靠近大学设置,并让老人享受1部分教育资源,则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   模式吧: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   养老地产与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1种模式。目前市场上已经有1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长寿文化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1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模式9: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在城市中心区等繁华地段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搭配建设老年公寓,也是1种较为新颖的模式。对于1些居住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希望能享受城区中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而当他们需要护理时,往往更不愿放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   第4类:与国际品牌接轨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目前1些国际养老机构或投资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市场,建设连锁型老年设施,以缓解其国内的养老压力。例如欧洲1些国家的养老服务成本非常高,他们希望能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拓展市场,选择地域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养老设施,让老人在比较健康的年龄段到这里养老。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最近的养老地产开发热潮促使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或政府人员都到国外参观考察,从中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将其在国内推行和实现,例如引进国外老年运营管理团队,或与国外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等。这种模式有1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将其“本土化”。   第5类:其他方式转型   模式12——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目前保险资金介入养老地产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从险资的特征来看,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大,回报要求低而周期又长,相比来说更为适合投资养老地产,也有利于养老地产的灵活经营。未来保险业可能会成为养老产业重要的投资主体之1。   模式13——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在对日本养老产业的研究中发现,1些企业从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浴、上门护理等服务开始,逐步向养老地产方向转型,并最终获得成功。这些企业最初在护理服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客户群是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项目中,曾碰到过酒店管理公司希望转向投资养老地产的情况。这类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1方面酒店的服务管理形式与养老设施有相通之处,很多经验都能够应用于养老设施的管理服务中,另1方面也可以尝试利用旧酒店改造为养老公寓,或在酒店中提供养老服务等。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可将1些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例如城里的旧医院、办公楼、小学、幼儿园、私人物业用房等。这些国有资产所在区位较好,在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比较适合进行改建。   以上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400-023-2206)总结出来的养老地产的模式。但在这些模式中不是很适应中国国情,所以参考时请注意。楼上所说的3种是最为常规的3种。

请问养老养生地产和养老地产有什么区别?



4、请问养老养生地产和养老地产有什么区别?

养生地产选址多位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投资性属性较强,以养生度假功能为主,具备第2居所的功能,目标客群定位于活跃阶段长者及投资性客群,年龄覆盖较宽泛,业主具有候鸟特点,房屋设计考虑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这也是我国目前养老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环境+地产”,众多开发商跑马圈地,但在剥开生态环境优越这层外皮露出来的问题是:区位条件不畅通;医疗配套设施不完善;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待提高等;益养老认为,这些功能恰恰是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的根本诉求点。有部分开发商已经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如绿城与雅达合作的乌镇雅园主打高端学院养老,复星地产依托复星医药做的星堡中环养老社区高端康疗养老产品等,市场定位于高端人群,这对开发商的背景实力与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医疗资源为依托,养生产品也只会是1个吹泡泡的噱头。养老地产如果说养生地产具有投资属性,能算投资产品,那么养老地产可以理解是刚需产品,从区位上来说1般选择城市的郊区,它所要解决的是:饮食起居、健康医疗、身体监测、心理陪伴等刚性需求,面临的人群绝大部分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养老地产更注重的是后续的运营与服务,受我国目前退休人员的工资替代率较低所限,即使在子女提供资金帮助的情况下,该类型项目后期运营也是呈现“刚需+微利”的特点。针对这些困难目前政府从“床位补贴、水电优惠、税收减免、土地优先”等几个方面进行政策扶持。

中国养老地产理想模式?看日本养老地产运营!



5、中国养老地产理想模式?看日本养老地产运营!

日本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多为政府补贴,民营公司开发。只要符合政府规定,就补助该建筑建设费的十分之1及改造费的3分之1,还可享受税收优惠。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1,日本先于中国2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同样,日本的养老地产也十分突出。   如果说台湾的养老地产多是由医疗机构主导的集中式老年人社区,那日本却恰恰相反。不仅如此,日本的老人住宅多为独栋存在,未形成规模化的小区。究其原因,台湾走的是美国式养老道路[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而日本却和北欧国家1样,注重老年人生活的常态化及其独立性的保持。   在老龄化越发严重的中国,我们的养老地产却多为旅游项目改造,重硬件轻服务。专家认为,在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将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及保持其生活常态化的观念融入其中,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1把钥匙。   规定:老人住宅要无障碍,至少25平方米大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1,日本先于中国2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同样,日本的养老地产也十分突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并于2011年在《老年人居住法》中增加了相关规定。   所谓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日本国土交通省是如此定义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是与护理、医疗机构合作,给老年人提供安心服务的无障碍结构性住房。”它是如今日本政府、社会团体、房地产公司共同推进的养老项目,浓缩了日本人对于老人住宅的所有观念,在很多方面都有硬性规定和完善配备,譬如室内专有面积应达到25平方米,各居所里应有浴室、厨房、厕所,以及房间必须有足够的宽度以便轮椅通过,厕所及走廊等地必须设置扶手、地面不能有高低之差等。   而在服务方面,则规定了至少白天必须有2级以上的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在该建筑中坐班,每日必须确认居住在该建筑中的老年人的安全,在老年人有需求时,必须倾听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生活上的烦恼。   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不同,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如1般的租赁房屋1样,老人可以单独出门、无门禁、无会客时间上的限制,而所享有的服务也可根据个人不同进行添加[收取相应费用]。这些自选的服务包括提供饮食、上门医疗、照顾生活各方面等。不仅如此,多数的”服务型高龄住宅“的同1栋楼里都会有居家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诊所等设施。   租金:月租约3800元人民币,比普通房屋贵   除了上述几种模式外,日本政府还鼓励老年人对自己的房屋进行改造,让其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据记者了解,改造1栋房屋所需费用高达1500万日元[约合90万人民币],不是1般的家庭可以负担的。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学部的渡边武达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他做了40年的大学教师,妻子做了30多年的公务员,家里才拿得出这笔钱。若是像1般家庭那样,丈夫是公司职员,妻子是家庭主妇,基本是拿不出这笔改造费的,所以日本老人基本以租住服务型高龄者住宅为主,因为房租相对合理,7万日元[约合4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占70%左右,均价为62828日元[约合3800元人民币]。根据日本全国租赁管理商业协会统计,2014年3月日本全国1LD K [1室1厅1厨的单身小公寓]平均租金是46286日元[约合2800元人民币],即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租金是1般房屋的1.4倍不到。   根据去年7月日本发布的”关于自费养老院•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实态调查研究“来看,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平均入住率达到78.2%。不过,日本高龄者住宅研究所的志垣智子研究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在该制度开始之初,登录的住宅数大幅增长,但今年3月开始有增速放缓的趋势。   究其原因,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有以下两个缺点。其1,选择入住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大多数人是因为无法住进特别养护老人院,才选择该住宅,也就是说入住该住宅的老年人需要护理的居多,对于该类型的住宅的护理功能要求过高。其2,与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联系不足,出现了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   运营:政府补贴民间建,只租不售   志垣智子还告诉南都记者,截至2014年3月末,日本政府登录在案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共4553件,登录住户数为146476户,其中,东京都、大阪府、北海道的占全国的22 .6%。而对此进行开发的多是民营资本公司,占到总数的83%。这和由医疗机构主导开发的台湾截然不同。据悉,医疗机构主导的养老地产在日本所占的比例不过14%。   日本政府为了推进该住宅的建设,对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有着相应的补 助 政 策 。只 要 符 合 日 本 政 府 的 规定,就补助该建筑建设费的十分之1及改修费的3分之1。不仅如此,日本政府对建造该种住宅的企业所得税•法人税、固定资产税、不动产取得税都有1定程度的减免。由于其建设费或改造费等都得到政府资助,因此也限定了这种高龄者住宅不能用于出售盈利,而只能出租。   1方面是老人住宅的成本较高,1方面是出租收益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如何去经营养老地产是各民间公司的课题,长期经营住房借贷项目的日本希诺建集团对此提出了1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就是将该公司空置的旧房屋,改造成”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后,再以便宜的价格租给老年人,提高房屋使用率。现在该公司还在积极推进”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建设,在东京的板桥区已经取得另1个空置的住宅。在谈到护理相关事业的前景时,该公司篠原社长今年4月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始的时候是花了不少成本,但是这1期的入住率增加,我相信[今年]最终会有利润的。   WinWin设计专家建议   理想的中国式养老地产3种模式   日本的老人住宅有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多为独栋式的房屋,未形成小区规模。在日本新瀉大学取得工科博士学位的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文洁曾参与制定中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他告诉南都记者,这其实跟日本政府对于老人住宅的1个核心观念有关,那就是让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保持1个常态化,周围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不仅如此,日本还有较完善的护理制度,”维护老人的自立与尊严也是他们1个很重要的观念“林文洁表示,这具体表现在尽可能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日本的护理人员会帮助老年人行走,尽量不使用轮椅,但在中国轮椅通行往往成为1个卖点。   WinWin设计认为,日本对于老人住宅的核心观念值得学习,让老年人居住在1个有着不同年龄层的小区,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大部分的老人住宅都是集中式的住宅小区,生活环境里见到的都是老年人。如今,中国的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子女不与老人共住,却也不想离老人太远。根据WinWin的研究,子女与老人居住在步行10分钟以内的距离是最好的。因此,1个小区里散落几栋老人住宅或是1栋楼里的几个单元做成老人住宅的形式是最为理想的。   不过,WinWin设计也认为,国内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分散式的管理无法高效率地提供服务。此外,在国家没有相应政策辅助的情况下,此种操作方式的成本较高,回收时间长,投资风险较大,开发商不愿去做这个项目。所以WinWin设计认为理想中的中国养老地产应该有3种模式:   面向高收入人群:养老社区是理想的,因为其服务相对完善,但价格也更高。   对于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建议在居住区中配建适量老人住宅、老年公寓。同时可根据社区规模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型养老院,以实现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可持续居住。   对于低收入老年人:应当在政府保障性住房中配建适量的老人住宅或公寓。   当然,以上3种模式都需要高规格的服务,所以,培养专业护理型人才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下来   日本养老特点:   

1、独栋式的房屋,未形成小区规模。   

2、保持老年人生活的常态化,让其周围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   

3、较完善的护理制度。   

4、维护老人的自立与尊严,在给与帮助的同时,更多地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注:日本服务型高龄者住宅部分资料来自日本高龄者住宅研究所。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