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

1、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生育率持续下滑,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阶段滑动,严重的老龄化随之带来各类社会性难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阶段,从2017年我国人口比例分布情况来看,中国人口结构呈现中间宽、两头窄的特点,45-55岁年龄人口数量占比最大,将成为20年后老龄人口主力军。按固定人口出生率千分之十二预测,20年后中国的人口结构,比例分布呈现“头重脚轻”的特点,与当前日本人口结构相似。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之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人数持续增多,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约

2、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1、67亿,占总人口的

11、9%。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催生出老年经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得到满足,未来养老市场空间大。 二、老年人口抚养及养老政策分析 实行了近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抚养比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总抚养比达

39、2%,老年抚养比达

15、9%,预计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将达到人口机会窗口线50%,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一方面对单位劳动人口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对社会养老金的支付也造成巨大压力。 养老产业发展了近5年,政策内容也在框架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多元化、精细化、落地化发展,热度与执行力度双递增。我国养老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不断变化,现阶段为应对老龄化力图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国家层面养老相关的政策频发,覆盖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方方面面。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基于“十三五”规划,于2017年2月28日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的发展目标。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现状:联合国规定凡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

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

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该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总抚养比将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该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该报告强调,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要全方位地作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报告建议,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