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1、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和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老年人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由于每一个老人归属于各个特定家庭,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成员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子辈、父辈、祖辈的人员构成中,老年人增多。如果不考虑分离立户因素的话,受计划生育“一胎化”的影响。将出现大量的“4-2-1”家庭,不仅对家庭的伦理、道德、婚姻关系构成影响,而且养老、教子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如果老年人与子辈分开居住的话,又会产生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有老年人的家庭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还会存在一个代际沟通与和谐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冲击。随着现代社会家庭规模的日益变小,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采取单一的模式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并且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虽然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说家庭成员就可以放弃对老人的赡养义务,而是家庭养老的形式的社会化,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家庭成员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上的混合优势,实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同一起来,建立起多元、多层次的供养体系和模式,是未来社会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突出。通常,老年人进入60岁之后,由于人体生物有机体的老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的健康程度直线下降,“老有所医”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增加,患病之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会成为老年人乃至全社会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老年人,由于他们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无固定经济来源,而且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人口老龄化将使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增大。在我国,家庭仍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在可能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生活在家庭中,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都有赖于社会针对老年人生活的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对居家养老来说,由于受子女时间的限制,老人对子女的依赖会逐步转向对社会寻求支持,特别是单身老人;对于不能实现生活在家中或不能完全生活在家中而居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来说,如何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相应完善的服务,使他们也感觉到好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以便安享晚年,这是当今老年人最急需的服务,并且,这部分人的比例将会不断上升,对相应的老年服务设施和场所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老年人口的增多,整个社会逐渐缺乏足够的生机和活力,因为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均与青少年有明显的不同。在各个社会组织、团体等的人员构成中,由于年轻人的比例相对较少,而使得事情的运作缺少生机,活力衰退。 人口老龄化将影响到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

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

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

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五)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 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短线”之中的“短线”。

中国人和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及中学生的尊老措施

3、中国人和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及中学生的尊老措施

中国人老龄化趋势是在爬升的.从这个社会形式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有能力使用健康的手段使自己的寿命延长.这里反射出来的社会和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的很多问题,但都能说明中国人在努力发展.另一方面,老龄化可劳动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上扮演着“吃喝等死”的角塞。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贡献,没有劳动,只是当人步入老年以后人的精神的行动方面就大不如从前,那么自然就应得到子孙的照料。可是对于贫困的家庭或农民工而言,他们的责任就相对而言就要大一些。这也会有一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面对老龄化的局势,我们应当全面的看待。 对于中学生尊老。这个并不是课堂教育所能完成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恋和自私。况且非亲非故更是不回搭理。这个社会现象也比较有力的反映了现代中学生的责任感不强,家庭教育不完善。 要根本改善,那得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下手。但谈何容易。

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4、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中度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我想有以下几点:

1、社会方面:据有关报道,到2022年底,全国将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和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这对于我国养老事业既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也是一个机遇。同时社保方面,我国从2019年已经开始实施取消一次性缴费制度的措施,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只能在每年每月的足额交够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后才能在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当然2019年以前缴纳养老金的除外。

2、经济方面:中国老龄化催生了“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又叫老年经济、老年产业,主要是指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经济,它的发展与老龄化社会密切相关,其中养老和健康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银发经济行业。这不仅给我国经济机构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产业的发展。

3、文化方面:人口老龄化正在冲击传统孝道文化。“养儿防老”、“子女尽孝”不再有其传统的养老保障意义。一方面,现在的居住方式、住房压力使得老人和子女只能分开居住;另一方面,由于前期的计划生育制度使得当代年轻人对于赡养老人有心无力,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精力亦或者是经济上。传统孝道文化作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家庭养老基础的功能正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充满了更多多元化的选择但同时又面临公共的文化服务缺乏的现状,这些使得老年人对于国家公共文化方面的建设呼声日益强烈,同时也促使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人士积极致力于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制度化和常态化。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三)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

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

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

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五)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短线”之中的“短线”。

什么是老龄化、老龄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6、什么是老龄化、老龄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老龄人口增多到占总人口相当的比例,谓之老龄化。国际上公认,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重达7%以上,视为老龄化的开始。 老龄化的发展给社会保险事业带来严重影响,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带来庞大的老年社会保险支出,酿成政府财政重负,随之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 (1)老年人群的某些特殊需要的问题(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卫生医疗保健等); (2)人口老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及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问题(如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3)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多,劳动人口相对减少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4)生产、消费、分配、服务的实施问题; (5)如何制定适应人口结构变化使比例协调的方针、政策及具体措施等问题。 因此说,老龄化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这已成为世界上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研究解决。12441 。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