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数按多少比例设置养老服务机构面积,“不达标”养老机构 别含糊安全责任会被怎么样?

市人口数按多少比例设置养老服务机构面积



1、市人口数按多少比例设置养老服务机构面积

回答 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科学谋划“十45”养老服务体系,分区分级编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促进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居住区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没有或现有设施不达标的,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要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1规划、优先建设。2022年6月底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 强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资源利用。在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优先保障养老用地需求,并结合实际安排在合理区位。鼓励统筹利用企业厂房、学校、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屋,可按规定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为老服务;对政府投资滞租的园区配建公租房和县城镇街公租房,可通过盘活调整,探索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为老服务。 更多1条 。

“不达标”养老机构 别含糊安全责任会被怎么样?



2、“不达标”养老机构 别含糊安全责任会被怎么样?

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暨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本市养老服务即将进入质量优先、从严监管时代。未来养老机构的安全问题将成监管重点,安全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将在妥善安置老人的基础上,依法取缔1批、关停1批、撤并1批。“年过半百的老人”这句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因为即便6十出头的人,很多人也还没把自己归入老年人的行列。而与人们不服老的健康心态相伴的是,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1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1步增多。现行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和养老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些服务质量高、口碑好的养老机构,常“1位难求”。优质养老机构的抢手,主要是供求关系造成的。现在,不但很多独居老人有养老需求,1些生活料理方面没问题的老人也乐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而子女们对养老机构的考量,往往着重考虑配套设施和服务,而忽略安全是否达标这个最重要的指标。而且,普通人对安全的判定并不专业,看不出隐患,这就需要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本市相关部门通过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的115项指标开展拉网式排查,去年共排查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3万多项。到去年11月底,本市累计关停养老机构49家,整改不合格项目6014项,整改率达到97.3%;累计提升项目16930项,提升率达到68%。目前仍有109家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没有100%整改合格。整改不合格的前3个因素是消防设施不达标、未获得养老机构许可、未取得餐饮资质许可。拉网式排查出3万多项问题,战果很大;关停49家养老机构,力度不小。但“消防设施不达标”这项指标排在整改不合格因素的第1位还是令人担忧。需要1提的是,不少养老机构系改建而成,它们原本不是为老人设计的,硬件设施需要有1个调整改进的过程。即便如此,在包括消防设施这样事关安全的项目上,不能含糊,也就是安全不达标不能营业。管理部门将养老机构的安全问题监管重点,可谓抓到点子上了。

“不达标”养老机构 别含糊安全责任会被怎么样?



3、“不达标”养老机构 别含糊安全责任会被怎么样?

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暨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本市养老服务即将进入质量优先、从严监管时代。未来养老机构的安全问题将成监管重点,安全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将在妥善安置老人的基础上,依法取缔1批、关停1批、撤并1批。“年过半百的老人”这句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因为即便6十出头的人,很多人也还没把自己归入老年人的行列。而与人们不服老的健康心态相伴的是,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1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1步增多。现行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和养老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些服务质量高、口碑好的养老机构,常“1位难求”。优质养老机构的抢手,主要是供求关系造成的。现在,不但很多独居老人有养老需求,1些生活料理方面没问题的老人也乐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而子女们对养老机构的考量,往往着重考虑配套设施和服务,而忽略安全是否达标这个最重要的指标。而且,普通人对安全的判定并不专业,看不出隐患,这就需要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本市相关部门通过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的115项指标开展拉网式排查,去年共排查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3万多项。到去年11月底,本市累计关停养老机构49家,整改不合格项目6014项,整改率达到97.3%;累计提升项目16930项,提升率达到68%。目前仍有109家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没有100%整改合格。整改不合格的前3个因素是消防设施不达标、未获得养老机构许可、未取得餐饮资质许可。拉网式排查出3万多项问题,战果很大;关停49家养老机构,力度不小。但“消防设施不达标”这项指标排在整改不合格因素的第1位还是令人担忧。需要1提的是,不少养老机构系改建而成,它们原本不是为老人设计的,硬件设施需要有1个调整改进的过程。即便如此,在包括消防设施这样事关安全的项目上,不能含糊,也就是安全不达标不能营业。管理部门将养老机构的安全问题监管重点,可谓抓到点子上了。

如何建设养老机构及扶持政策问答



4、如何建设养老机构及扶持政策问答

建设养老院国家政策



5、建设养老院国家政策

国家对养老院的优惠政策:   第

1、改革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收费制度   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的对外养老服务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同级价格部门核定,并建立公示制度。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根据其设施条件、服务项目和标准自行确定。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农村5保人员和城镇“3无”人员,其费用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享受低保的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其费用应适当减免,减免部分由当地政府按接收此类对象的实际人数予以补助。   第

2、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政策扶持力度   暂免征收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服务收入营业税以及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减免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报经主管部门批准,予以减免。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1次性接入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发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清运等费用,可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免缴排污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救护与生活用车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经核定后免征养路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按规定予以扣除。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扶持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执行。   第

3、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福利性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核定床位数或实际入住老年人数,给予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1次性开办补助。   第

4、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   符合规划要求并具备划拨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不具备划拨用地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快审批,但要加强监督,确保批准用地真正用于养老事业。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利用闲置的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第

5、鼓励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   金融机构要支持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   当然,国家对养老院的政策规定还有很多,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养老机构的更快发展。通过对养老院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对养老院的支持力度较大,养老院配套服务设施逐渐得到完善,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民政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6、民政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发《关于进1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意见》提出要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等4项措施。 其中,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1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 同时,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另1方面,《意见》表示需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3项措施。 其中,要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2022年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2020年底前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意见》还提出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等。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