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怎样深刻认识其中潜藏的危机?国际上通常认为,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以上者为老年型人中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怎样深刻认识其中潜藏的危机?

1、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怎样深刻认识其中潜藏的危机?

“未富先老”的挑战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

4、4%,1964年为

3、6%,1982年为

4、9%,1990年为

5、6%,2000年,这一数字已升到接近

7、0%,2002年底则为

8、2%。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已经跨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2017年,中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 国际上一般认为,65岁以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比例超过7%就进入了所谓的老龄化社会或者说老年型国家,达到14%以上则称为老龄社会和老年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一般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所用的时间来表示。以此计算,英国花了45年,瑞士花了50年,美国花了65年。作为后起发达国家的日本,在1970年时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其老年人口比例从7%增加到14%仅用了24年左右的时间,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老龄化的速度来看, 中国和日本不相上下。例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0%,日本用15年的时间,中国要用16年的时间;从10%上升到14%,日本用9年的时间,而中要用大约11年的时间。中国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快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而且还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老龄化国家所没有的特点。一是中国老龄人口的规模庞大。例如,日本老龄化比例达到7%时,老年人口规模只有700万左右,老龄化比例达到14%时,老年人口规模也只有1800万左右。而中国目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了9000万,2015年前后这一数字将超过

1、3亿,届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日本总人口数。二是中国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实现老龄化的。其他国家都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例如,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在老龄化比例达到7%、10%和14%时的人均GDP为分别为1967美元、11335美元和38555美元(IMF,2003)。而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2000年人均GDP只有850美元;预计中国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会在2020年左右超过10%届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只能到达3000美元左右。因此,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而不得不提前面对一个相对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人口的快速转变使得家庭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1953年平均家庭规模为

4、33人,1964年为

4、43人,1990年为

3、96人,2000年为

3、44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的平均规模经历了一个剧烈的下降,在近20年的时间内家庭平均规模减少了一个人左右。 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意味着家庭已经不可能同时也越来越难以承担起对养老的职能。 然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化高峰的至少前20年至30年,必须建立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进行足够的基金储备,以应付人口老化的高峰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现的人口将在2020年前后陆续进入老年阶段,届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会突然加速而逐渐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这样算来我们的准备时间恰好有20年至30年时间。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以上者为老年型人中国家。

2、国际上通常认为,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以上者为老年型人中国家。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者为老年型人中国家。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