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农村养老保险到60周岁了怎么领取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

【法律分析】:社保缴费比例如下:养老保险:用人单位20%,员工个人8%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6%,员工个人2%。失业保险:用人单位2%,员工个人1%。工伤保险:用人单位0.4%-2.4%(共6档),员工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用人单位0.8%,员工个人不缴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5十4条 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支持农民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农村养老保险到60周岁了怎么领取



2、农村养老保险到60周岁了怎么领取

农村人到了60岁,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应向户口所在的行政村或乡镇企事业单位的代办员申请办理领取手续。本人要携带户口簿(或身份证)和农村养老保险《缴费证》,填写领取申请表,交回《缴费证》。县(区)劳动保障局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审核合格后,发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证》,参保人员凭《领取证》到银行或代办员处领取养老金。

1、60岁以上农村养老保险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符合以下条件之1的参保人,可申请领取养老金。

1、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超过15年的参保人,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2、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本办法实施时距领取待遇年龄的年限;

3、已年满60周岁、选择缴费参保的参保人(1次性补缴15年的应缴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选择不缴费、且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参保缴费的参保人,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目前实行固定没人110元/月)。

2、60岁以上农村养老保险领取标准

1、已年满60周岁、选择缴费参保的参保人,可按月领取养老金;选择不缴费、且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参保缴费的参保人,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2、基础养老金是由财政出资建立,其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每超1个月,以基础养老金为基数,加发0.1%。

3、个不同的交费所能领取养老金各是多少?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2、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139。

3、基础养老金=标准为55元(今后随国家政策调整)+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元;

4、个人账户总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社会和个人资助+上述金额产生的利息;

5、计算系数=139(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系数相同)。

4、交费年限的不同对于领取养老金有没有影响?(比如每年交同样的费用,有的交2年就到60岁了,有的要交5年才到60岁)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待遇年龄不足15年的,应当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补缴的,其补缴年限享受政府的缴费补贴;距领取待遇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5十4条 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支持农民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十4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医疗待遇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机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拖欠或者挪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2十1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养老保险18年和20年的区别



3、养老保险18年和20年的区别

【法律分析】:社保缴纳18年和20年的区别主要在于退休后可以领取的社会养老金不同。1般社保缴费时间越长,缴纳标准越高,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投保人可以领到的社会养老金金额也越大。交20年社保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更多,且女性缴够20年社保(男性25年)即可享受终身医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5十4条 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支持农民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第5十条 退役军人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退役军人服现役年限与入伍前、退役后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缴费年限依法合并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1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2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



4、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1、定期交费,在收入比较稳定或比较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

2、不定期交费,多数地区因收入不稳定而采取的方式。 法律分析:

1、农村养老保险交纳方式: 农村养老保险有定期交费、不定期交费和1次性交费3种形式。

1、定期交费,在收入比较稳定或比较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如乡镇企业可按月、按季交纳保费,富裕地区的农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纳保费,其交费额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1定的数额交纳;

2、不定期交费,多数地区因收入不稳定而采取的方式。丰年多交,欠年少交,灾年缓交。家庭收入好时交,不好时可不交;

3、1次性交费,多数是岁数偏大的农民,根据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水平将保费1次交足,1直到60岁以后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2、农村养老保险办理流程: (1)参保范围 具有本地农村户籍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2)所需证件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2份。 2.户口本原件、复印件2份。 3.4张1寸免冠照(60周岁以上人员6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5十4条 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支持农民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何为互助养老?



5、何为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或者村镇为单位,以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以老年人集体居住为基本方式,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助互助的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作为1种互助共济的养老思想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儒家的大同思想中提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入相有,守望互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老年人最懂得老年人,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短,最易接受对方的帮助,最可能在互助中体现关爱,收获幸福”,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和农村养老的补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养老”的1大特色。 当前,我国大致有4类活跃的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主要是肥乡互助幸福院模式及其翻版;在城市,根据组织和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结对组圈式、据点活动式和时间银行式3种。这4种形式中,“肥乡模式”的推广程度最为成功,城市中养老服务体系更为多远发达,同时,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使得互助和自组织的难度更大。 河北省肥乡县所推行的互助养老模式,通过“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文化、设施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集中解决老年人的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做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作为家庭和社会养老的有益补充和全新的养老模式,充分体现了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互助特色,实现了低成本的农村互助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传1认为,这种模式丰富了老人相互间的友情和精神世界,老人们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到护理他人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自身,也增强了老年人的独立生活意识。“互助友爱”是老人们互助的基本守则。 尽管互助养老在缓解养老压力方面形式新颖,成效显著,仍面临很多现实困境。 首先,互助养老依然受到中国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肥乡幸福院建立初期,就面临着“没人住”的苦恼,与入住养老机构类似,这种形式让老人及儿女觉得心理不适。 其次,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面临的问题有:1.床位少,服务接纳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孤寡空巢老人的需求。2.服务内容与项目不全面,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都不健全。3.互助养老机构中,专业老年社会工作缺位,缺乏对入住老人在适应等方面的专业指导。4.入住对象受限,需要满足的要求较多,1些机构将失能老人拒之门外。 最后,缺乏稳定的资金注入。河北“肥乡模式”的幸福院的资金来源包括:村集体投入、有限的政府运行补贴、捐助等社会投入。在政策扶持上,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没有稳定的财政供给渠道。而且村集体与捐赠投入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不稳定性,资金链断裂风险大。相关调研表示,“缺少资金“将是幸福院运行的最主要困难。 因此,人们需要转变观念,互助养老机构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政府应该完善政策并帮助筹集资金,才能够促进互助养老的持续发展。

07年交养老保险到哪年是15年



6、07年交养老保险到哪年是15年

法律分析:2007年开始缴纳社保养老保险,没有中断的话,需要交到2022年开始缴纳的月份够15年。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1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1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5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1。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5十4条 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支持农民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