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六篇

如何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如何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人大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人大1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代表人民,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使人大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迫切要求。人大代表实行的是兼职制度,代表平时的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都比较多,现行法律对人大代表如何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规定,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出现个别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不够主动、对社会热点问题不够关注、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够了解、所提的议案、建议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要对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密度与广度、内容与效果等作出相应规定,对于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大代表的民主法治理念和依法履职意识,提高履职的自觉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畅通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建立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开展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是代表依法履职,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重要形式。人大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接触基层,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不仅使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及时的表达,也为政府的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广泛、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在政府部门担任1定职务的人大代表经常性地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收集群众意见,认真解释政策法规,推进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建立长期有效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可以使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规范有序,可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更信服的方式传递给社会,也可以使党和政府更大程度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从而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全社会人民群众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2、创新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在工作中,多数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意识较强,但是形式单1,范围狭窄,有的只限于本单位、本系统,导致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够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大常委会必须创新思维,完善机制,创造条件,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尤其要围绕代表执行职务的内容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围绕审议“1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参加调查、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内容,深入实际向群众做调查,征求意见。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原则,把联系人民群众同本职工作结合进行,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大代表应该怎样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是代表集中或单独走访。代表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选民,征求群众的意见,这是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最便捷的方式。如人代会前要求代表根据会议议题的内容走访人民群众,征求意见。人代会后,发放会议宣传提纲,向人民群众传达人代会精神。同时,我们还安排专题走访,如就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老城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等问题,组织代表专题走访人民群众,形成情况汇总,及时向政府部门进行反馈。2是举行人大代表联系座谈会。为使代表执行好职务,各代表小组每年组织召开2—3次部分代表联系群众的座谈会,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座谈,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更好地指导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审议工作。3是加强代表活动的规范化建设。视察、调查、检查是代表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代表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代表组学习、调查视察、联系选民、请假等1系列制度,明确了代表组长、副组长的职责,做到了代表组年初有计划,活动前10天书面通知,活动中有考勤、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立卷归档。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使代表活动日趋规范,联系人民群众的人数、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4是邀请代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的视察活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1府两院”召开的会议等等,使代表更多、更好地了解掌握政情,及时与群众联系沟通,同时对掌握的社情民意及时向政府反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架起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

3、创新机制,突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必须不断加强联系的针对性,增强联系的实效性,充分反映民意,贴近民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作用”。近年来,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3送”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的开展,从机制建设入手,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制度,规范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主任接待日制度,每月安排2天时间由主任或副主任轮流接待来访代表或群众;常委会领导与乡镇人大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领导分别联系2-3个乡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每位组成人员联系5-10名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普遍建立了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组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进社区活动,打开了听取选民意见的“绿色通道”。 从2012年起,我县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推进振兴发展,建设生态、和谐、富裕、幸福安康的新安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工作紧密结合,全县1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开展调研,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建议200多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余件,使代表与群众之间构建起更加开放、互动、畅通、紧密的关系。真心服务,注重实效。人大代表经常深入选区和选举单位,了解社情民意,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是最重要的“民意资源”。近年来,我县人大代表不断提高联系活动质量,提交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问题等方面的议案和建议,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既使民情民意向上畅达,更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换届以来,县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58件,95%被承办部门采纳落实,这些建议大多是通过与群众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后整理形成的,如:烟叶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交通环境整治、老城区改造、廉租房建设、新城区建设等,人大代表对这些建议的办理给予高度关注,对这些事关民生的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或政策的出台,既为群众带来了直接的利益和实惠,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活动的积极性。

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6篇



2、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6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个人资料库 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6篇 【篇1】 根据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为审议好市人民政府关于老龄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xx年2月26日至3月1日,深入到有关部门、乡(镇)、社区、村(居)委会、敬老院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听汇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老龄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贯彻落实老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州委“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的战略和市委“1336”工作思路,将养老产业作为全市转型升级中的1项“朝阳”产业来研究推动,实现了以老惠民、以老促需、以老促变、以老促产的老龄事业新局面。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全面推进老龄工作发展 市政府始终将养老服务设施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形成“市级领导挂钩包保、市直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谋划策,强力推进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新格局。制定出台了《蒙自市老龄事业发展“十25”规划(2011—xx年)》、《蒙自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xx年)》、《蒙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系列政策性文件。市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摆上重要位置。出台了《蒙自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联络站)的意见的通知》,研究制定了《蒙自市老龄事业发展“十。

永嘉县社保局



3、永嘉县社保局

参加社保有个社保证的,个人参保的话,办理的时候会给你个社保证还有要去信用社办理1个专用卡用于缴费的,如果是企业参保的话,可能你的社保证在你的参保企业那里。是不是社保过可以到你参保的社保部门用身份证可以查到你的参保记录的。

如何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4、如何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人大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人大1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代表人民,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使人大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迫切要求。人大代表实行的是兼职制度,代表平时的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都比较多,现行法律对人大代表如何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规定,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出现个别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不够主动、对社会热点问题不够关注、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够了解、所提的议案、建议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要对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密度与广度、内容与效果等作出相应规定,对于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大代表的民主法治理念和依法履职意识,提高履职的自觉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畅通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建立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开展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是代表依法履职,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重要形式。人大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接触基层,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不仅使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及时的表达,也为政府的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广泛、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在政府部门担任1定职务的人大代表经常性地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收集群众意见,认真解释政策法规,推进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建立长期有效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可以使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规范有序,可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更信服的方式传递给社会,也可以使党和政府更大程度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从而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全社会人民群众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2、创新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在工作中,多数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意识较强,但是形式单1,范围狭窄,有的只限于本单位、本系统,导致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够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大常委会必须创新思维,完善机制,创造条件,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尤其要围绕代表执行职务的内容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围绕审议“1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参加调查、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内容,深入实际向群众做调查,征求意见。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原则,把联系人民群众同本职工作结合进行,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大代表应该怎样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是代表集中或单独走访。代表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选民,征求群众的意见,这是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最便捷的方式。如人代会前要求代表根据会议议题的内容走访人民群众,征求意见。人代会后,发放会议宣传提纲,向人民群众传达人代会精神。同时,我们还安排专题走访,如就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老城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等问题,组织代表专题走访人民群众,形成情况汇总,及时向政府部门进行反馈。2是举行人大代表联系座谈会。为使代表执行好职务,各代表小组每年组织召开2—3次部分代表联系群众的座谈会,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座谈,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更好地指导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审议工作。3是加强代表活动的规范化建设。视察、调查、检查是代表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代表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代表组学习、调查视察、联系选民、请假等1系列制度,明确了代表组长、副组长的职责,做到了代表组年初有计划,活动前10天书面通知,活动中有考勤、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立卷归档。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使代表活动日趋规范,联系人民群众的人数、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4是邀请代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的视察活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1府两院”召开的会议等等,使代表更多、更好地了解掌握政情,及时与群众联系沟通,同时对掌握的社情民意及时向政府反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架起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

3、创新机制,突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必须不断加强联系的针对性,增强联系的实效性,充分反映民意,贴近民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作用”。近年来,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3送”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的开展,从机制建设入手,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制度,规范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主任接待日制度,每月安排2天时间由主任或副主任轮流接待来访代表或群众;常委会领导与乡镇人大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领导分别联系2-3个乡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每位组成人员联系5-10名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普遍建立了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组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进社区活动,打开了听取选民意见的“绿色通道”。 从2012年起,我县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推进振兴发展,建设生态、和谐、富裕、幸福安康的新安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工作紧密结合,全县1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开展调研,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建议200多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余件,使代表与群众之间构建起更加开放、互动、畅通、紧密的关系。真心服务,注重实效。人大代表经常深入选区和选举单位,了解社情民意,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是最重要的“民意资源”。近年来,我县人大代表不断提高联系活动质量,提交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问题等方面的议案和建议,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既使民情民意向上畅达,更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换届以来,县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58件,95%被承办部门采纳落实,这些建议大多是通过与群众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后整理形成的,如:烟叶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交通环境整治、老城区改造、廉租房建设、新城区建设等,人大代表对这些建议的办理给予高度关注,对这些事关民生的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或政策的出台,既为群众带来了直接的利益和实惠,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活动的积极性。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5、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文海轻舟98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养老已逐步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1。为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计划,4月上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的带领下,内务司法工委邀请了部分驻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了调研。此次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先后走访了5星街道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荷花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349为老便民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地。听取了市民政局(老龄办)、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委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和成效   根据“9064”养老模式(即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养老,90%的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满足养老需求),超过96%的老年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大力发展城乡居家养老,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6年我市居家养老工作起步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居家养老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实施办法,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为老服务新机制,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