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

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

1、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

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全国养老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48%。其中:北京的床位空置率为40%—50%;即使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总体入住率也不足70%,个别郊区养老机构实际入住率甚至不足20%;南京目前有一半在建或已建好的养老床位处于空置状态,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原因,该市每年都有10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关门停业。类似现象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造成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顾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消费偏好,盲目追求机构养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床位空置率高的养老机构几乎都远离市区,一些地方不是基于当地老年人的需求调查来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而是盲目仿效欧美国家,热衷于在远离老年人长期居住地的郊区或乡村新建有数百、数千张床位的“老人集中营”,背离了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的消费偏好。二是部分养老机构异化成了房地产等商业开发项目。一些企业或私人投资者之所以瞄准养老服务业,并非真正出于提供养老服务的目的,实际上也并不依靠收住老人来获取收益,而是以养老机构之名获得廉价的土地等资源后另谋生财之道,根本不在乎床位是否空置。三是政策导向存在偏差。增加养老床位数已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GDP”,各种政策资源偏向需用大量土地资源的养老机构,而忽视了立足社区并为居家老人服务的设施建设。四是机构养老“打包”收取全额费用的付费机制让老年人望而却步。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有限,而机构养老的全额费用却不低,从一千多元到上万元不等,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往往难以承受。所以,成本偏高的“集中营式”的“包养”服务并非老年人所好、所能够接受,如果立足社区、按需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且其消费能力亦会被激发。综上所述,当前各地养老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实质,不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过度或者供过于求,也不在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不足,而在于供求严重脱节、错位造成的结构失衡,是养老服务业畸形发展的显著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一事关基本民生、基层社会治理乃至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空间的朝阳产业将被侏儒化。因此,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从降低床位空置率开始,以提供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吻合的有效供给为目标。 政府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服务设施和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基本、保障性服务由政府保底购买。政府补贴,向民政局、工信委、卫计局等各部委单位申请项目扶持资金。社村通智慧养老还免费帮助提供民政补助申请资料。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