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1、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当代社会,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渐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机构养老因为其与中国尊老、敬老、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相背离,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点也不为老年人所普遍认可。而社区养老则将二者的优点集于自身,并且较大程度的规避了两者的缺点。我国的社区养老还是一种较为年轻的事物,缺点和不足较多。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意见,力图能够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养老;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养老方式大致可以划分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城市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很大程度削弱。另一方面,在我国“未富先老”的严峻国情下,机构养老的发展却比较迟缓,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与不足。针对我国城市较为严重而迫切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只单纯地依靠家庭或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二、社区养老的含义及特点  (一)定义  在社会学领域,关于社区养老的含义是指:把社区作为中心,老年人依然居住在家里,而依靠社区的资源和力量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  在我国,社区养老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顺利,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2、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三年五年158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在此条件下,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1999年10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思路与建议参考文献。

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张亚梅(云南财贸学院成教学院,云南昆明650101)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对策摘要: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普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条件也不具备,转变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应从个人,集体,国家三方面入手建立农村各类人员都参加的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图分类号:咫

40、6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3753(200204—0113—0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既相互独立,相互分工,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一,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起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到21世纪进入了高速化阶段.2000年,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

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将整体进入老龄社会.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老龄化速度非常迅速.1999年末,云南省6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4

19、09万人,占总人口的

10、00%;0—14岁人口115

3、50万人,占总人口的

27、51%;年龄中位数

27、80岁.按国际通用的年龄划分标准,云南省的人口类型仍属成年型晚期向老年型的过渡阶段.据预测,2008年,云南省的老年人口将达477万人,比重达

10、47%,少儿比重

23、05%,年龄中位数

30、36岁.此时,云南人口全面进入老年型.2050年,云南省老年人口将达1268万人,占总人口的

27、13%.云南省的老龄化进程迅猛且老年人群规模较大,并且,未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超过城市,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实施.农村养老一直遵循以家庭保障为主体,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的原则,使农村老年人口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开始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家庭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基本格局,原依附于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已逐步趋于解体.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经济来源有集体和家庭两个部分,但都十分薄弱.首先,集体保障部分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完全取决于集体经济的主体——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近年来各地乡镇企业普遍不景气,企业亏损十分普遍,相当部分的企业倒闭,即使少量企业勉强支撑,也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集体保障部分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特别是在那些没有乡镇企业或乡镇企业很少的地区,集体保障部分更无任何经济来源.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家庭保障部分不容乐观.199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

37、63元,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人为617

8、68元,农民家庭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微乎其微.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和家庭的物质基础日益匮乏,而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农村养老问题益突出之际,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推行的以家庭养老为主体,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为辅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村老年人口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村,家庭养老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形式,其具体形式为:老年人靠自己的劳动和以往收入的积累来自养,子女供养,配偶供养和其他亲属供养,除家庭供养外,农村基层组织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长期存在有其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一,传统文化仍然发挥着重收稿日期:2002—02—20作者简介:张亚梅(1957一),女,山西人,讲师,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一?4?&;

1、

16、.4大影响.中国民众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孝"观念较深,以孝道为荣,从伦理道德方面讲,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家庭养老仍是传统美德.二,家庭养老得到法律保障.《宪法》第49条,《婚姻法》第5条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都对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做了明确规定,家庭养老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三,家庭的特殊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职能具有对成员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等重要功能.家庭养老不仅能够使老年人得到经济的供养,生活的照顾,而且能够使老年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免除其孤独寂寞,这是其它组织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四,保障体系的缺失.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未覆盖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口还未享受退休金和各种生活补贴以及免费医疗,社会未能承担起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任务.五,经济来源匮乏.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普遍推行养老制度的条件还不具备,农村老年人口在生活上还无法脱离子女的直接供养,尤其是在他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六,农村生产方式所起的作用.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经济,而且基本上是手工劳动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决定了农村人口进入老年后的经济负担主要来自家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作为生产单位,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前仍然继续劳作以补贴家用,同时可将生产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后代.由于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农村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包括我省农村养老的占绝对主导的方式,据估计,目前家庭养老占整个农村养老保障的90%以上.除家庭养老外,农村养老还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作为辅助.主要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进入敬老院的老人,由所在村社根据规定交给敬老院一定的费用,包括粮,油,蔬菜等,乡镇企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当地财政划拨部分经费给予补贴;另一种是分散供养,由村社组织负责,由邻里照顾.有的实行承包供养,村社组织提供给承包户一定的供养费用,或通过给承包户多分责任田的办法,帮助"五保"老人。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4、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当代社会,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渐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机构养老因为其与中国尊老、敬老、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相背离,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点也不为老年人所普遍认可。而社区养老则将二者的优点集于自身,并且较大程度的规避了两者的缺点。我国的社区养老还是一种较为年轻的事物,缺点和不足较多。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意见,力图能够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养老;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养老方式大致可以划分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城市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很大程度削弱。另一方面,在我国“未富先老”的严峻国情下,机构养老的发展却比较迟缓,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与不足。针对我国城市较为严重而迫切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只单纯地依靠家庭或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二、社区养老的含义及特点  (一)定义  在社会学领域,关于社区养老的含义是指:把社区作为中心,老年人依然居住在家里,而依靠社区的资源和力量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  在我国,社区养老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顺利,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