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养老方式有哪些?老年人应抱团养老吗?

当前的养老方式有哪些?



1、当前的养老方式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分为3大类: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1、机构养老机构养老通常是指入住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进行养老。敬老院,主要收养对象是5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也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费长者。养老院,则分为1般性养老院和“医养结合”养老院。1般性养老院大多是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生活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医养结合”养老院,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失智、慢病康复、安宁疗护长者,除了满足长者日常饮食、护理、娱乐社交活动外,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依托医院优良的医疗条件,提供慢病管理、急诊诊治、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机构养老的优势:很多长者选择机构养老,是考虑到机构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护理,尤其是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养老带医护,生活养病两不误,还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不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者,有部分会感到自己被孩子抛弃,也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感到孤独。

2、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经审批通过,且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明确的定义: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村)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公益服务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会服务。《条例》还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范围: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这就意味着1般的家庭老者养老,如果条件达不到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还是要靠子女子女亲属来照料。居家养老的优势:长者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并与家人有更多亲密和互动的时间。不足:照顾老人是1项消耗体力和精力的任务,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这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如果老年人独自1人居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突发疾病或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3、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服务。该种模式借鉴的是俄罗斯、美国、日本流行的“托老所”模式,即早上家属把长者送到中心,晚上再把老人接回家里。国内通俗的叫法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在社区照料中心会被安排丰富活动,诸如玩牌、打麻将、卡拉OK、下棋、猜谜、折纸、画画以及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等等。这些娱乐休闲活动不仅能让老人们放松身心,也有机会和更多人进行交流互动,对延缓脑力衰退也是有1定的帮助。社区养老模式优势:这种模式既为长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又满足了长者的心理需求,使长者有稳定的生活,同时又减轻了子女的日常照顾负担。不足:现在的国情是,大多数身体好的长者其实不太愿意去照料中心,而身体不好的老人虽然想去,可能又不会被照料中心接受,所以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当然,社会上掀起了其它的养老方式,诸如旅游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等。像旅游养老,也叫候鸟式养老,在身体和金钱都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了年轻时努力赚钱,退休后到各地旅游度假的梦想。不管哪种养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及家庭的养老方式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应抱团养老吗?



2、老年人应抱团养老吗?

每位老年人,都讨厌与孤独相伴吗?无奈各种原因所致,只能靠回忆抵抗漫长的寂寞吗?但回忆太多,会加快老年人的衰老速度,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于是有的老年人,为了让自己的晚年不再孤单,想到了抱团养老这个新词。 不固定人数的抱团养老,等于无休止的社交,太让人心烦今年68岁的董阿姨,提到抱团养老摇头加叹气,她发起的抱团养老,也是她提出了解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原来董阿姨的老伴儿去世多年,唯1的儿子又在国外定居,虽然让她过去养老,可她不愿意去语言不通的国家,谁也不认识,跟笼中之鸟没区别。 可孤单寂寞的感觉,又有点让人受不了,她看新闻报道,说现在1些社区的老人都开始“互助式养老,”她觉得非常好。 于是跟社区里相处不错的4个老姐妹,组成了抱团养老,虽然各自的脾气秉性不同,偶尔会有些小矛盾,可5位老人心都在1起,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 1年以后,有个姐妹跟她说,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孤独老人,想加入进来,董阿姨觉得老人都不容易,那就加入吧。可是没过多久,其他姐妹也想让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加入,董阿姨虽然心里不愿意,可已经开了头,没办法又同意了。相处不错的人在1起生活都有矛盾,何况是不太熟悉的人,有的人脾气性格古怪,董阿姨忍着让着,有的人喜欢背后说闲话,她又要去协调。 抱团养老最高人数达到了12人,董阿姨这个抱团养老的发起人,每天干的事就是给老人各种疏通心理,领情的还好说,有的老人非但没感谢,还说她1天事真多。董阿姨感觉太累了,这种抱团养老就是无休止的社交,而且也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她希望抱团养老的人,1起开开心心度过每1天,而不是勾心斗角,最后她提出了解散目前来说,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辅之社区养老、养老院集中养老等多种方式。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美欧等还有差距,国家财力投入有限,大部分人依靠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占用儿女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背景下,通过各级政府补助,1些社区开办了老年饭桌,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用餐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1步发展,社区养老模式和养老院集中养老模式将更加发达。养老应该分阶段进行,尽量减少对子女和社会的依赖。 在退休初期,居家养老、出外旅居养老等方式为主,在体力、精力下降阶段,可以请钟点工帮助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但我不主张请家政,因为家政是我国发展的1个畸形产物,价格高、服务不到位、纠纷多。 在年老体衰之后,可以借助社区养老等方式。 其实养老也是养生,要养的很多。

抱团养老,靠谱么?



3、抱团养老,靠谱么?

每位老年人,都讨厌与孤独相伴,无奈各种原因所致,只能靠回忆抵抗漫长的寂寞。 但回忆太多,会加快老年人的衰老速度,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于是有的老年人,为了让自己的晚年不再孤单,想到了抱团养老。 不固定人数的抱团养老,等于无休止的社交,太让人心烦 今年68岁的董阿姨,提到抱团养老摇头加叹气,她发起的抱团养老,也是她提出了解散,到底什么原因呢? 董阿姨的老伴儿去世多年,唯1的儿子又在国外定居,虽然让她过去养老,可她不愿意去语言不通的国家,谁也不认识,跟笼中之鸟没区别。 可孤单寂寞的感觉,又有点让人受不了,她看新闻报道,说现在1些社区的老人都开始“互助式养老,”她觉得非常好。 于是跟社区里相处不错的4个老姐妹,组成了抱团养老,虽然各自的脾气秉性不同,偶尔会有些小矛盾,可5位老人心都在1起,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 1年以后,有个姐妹跟她说,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孤独老人,想加入进来,董阿姨觉得老人都不容易,那就加入吧。 没过多久,其他姐妹也想让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加入,董阿姨虽然心里不愿意,可已经开了头,没办法又同意了。 相处不错的人在1起生活都有矛盾,何况是不太熟悉的人,有的人脾气性格古怪,董阿姨忍着让着,有的人喜欢背后说闲话,她又要去协调。 抱团养老最高人数达到了12人,董阿姨这个抱团养老的发起人,每天干的事就是给老人各种疏通心理,领情的还好说,有的老人非但没感谢,还说她1天事真多。 董阿姨感觉太累了,这种抱团养老就是无休止的社交,而且也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她希望抱团养老的人,1起开开心心度过每1天,而不是勾心斗角,最后她提出了解散 目前来说,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辅之社区养老、养老院集中养老等多种方式。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美欧等还有差距,国家财力投入有限,大部分人依靠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占用儿女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背景下,通过各级政府补助,1些社区开办了老年饭桌,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用餐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1步发展,社区养老模式和养老院集中养老模式将更加发达。 养老应该分阶段进行,尽量减少对子女和社会的依赖。 在退休初期,居家养老、出外旅居养老等方式为主,在体力、精力下降阶段,可以请钟点工帮助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但我不主张请家政,因为家政是我国发展的1个畸形产物,价格高、服务不到位、纠纷多。 在年老体衰之后,可以借助社区养老等方式。

养老社区的模式有哪些?



4、养老社区的模式有哪些?

1、养老社区 养老社区则要比居家养老更高档1些。主要还是开发商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建造的商品房小区,社区里面不仅有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充电提供条件。还有营养食堂,任由老人自己挑选喜欢的美食。此外,还有社区医院给老年人治病提供医疗服务。有的养老社区还建有电影院和老年人健身房,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2、医养结合 这1类主要是指康复医院。有些老人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工来照顾 。而作为老人的子女,也都没有太大的精力去照顾老人,那只能把老人送到康复医院,让老人既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又可以获得养老方面的精心照顾。不过,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的费用支出是比较高的,需要具有1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才能承担得起。

3、养老院、敬老院 养老院、敬老院的好处是老头、老太婆比较多,有聊天的、有下棋的、有打牌的等等,生活娱乐还是比较富足的。如果养老院或者敬老院的条件比较好,单位也比较负责,医疗等情况也不错的情况下,会选择去敬老院。不想给子女添加麻烦,毕竟他们也有他们的家庭和事业,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照顾自己。

4、居子女家养老 城市中居住子女家养老的比较少见,但是也存在1部分人,老人与子女居住1起,但是时间长了容易闹矛盾,尤其是老了以后。不建议居子女家养老。农村中居子女家养老,或者在子女隔壁养老是常见的事情,也是农村老人选择最多的养老方式,毕竟“养儿防老”嘛。自己辛苦将子女抚养长大,他们有赡养的义务。

5、特殊养老 各地总会有1些养老方式,比如“抱团养老”。部分老人在彼此平等自愿的原则下,互相照顾、互相依靠、共享自愿。但是问题也是很多,付出不

1、回报不满意、监督管理等等都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抱团养老好不好?



5、抱团养老好不好?

人人面临养老问题,对于接近老年人的我来说,“抱团养老⁹模式确实是1种不错的养老选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1种养老方式。 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抱团养老⁹正是1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解决好养老服务难题,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抱团养老”新模式正是1种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从场地讲,都是组织者利用自己的房产开展“抱团养老”。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者与其他老人形成了1种事实上的房东与租户的关系。 从养老的费用看,伙食费、水电煤气费等费用由“抱团”的老人均摊,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分担1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就带有了互助式养老的某些特点和优势。 参加“抱团”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子女比较忙或者不在身边,自己又有1定经济基础,且年纪都还比较轻,能够生活自理,组织者对“抱团”的老人还有诸如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偏好,希望寻找那些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老人“抱团”。这些则正是境遇共同体和志趣共同体相整合的特征。 抱团养老的好处还有:

1、“抱团养老”新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的优势是家庭的亲情、家庭成员的互助、可及的精神慰籍等等。但居家养老同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社会化服务,必须依托健全、便捷、可及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社区养老的优势是老人们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1方面,居家老年人可以利用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另1方面,社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解决家庭成员临时和短期无人照料居家老人的难题。但是,社区养老往往受社区服务设施不足的限制而难以有效地开展。机构养老的优势是软硬件比较完善,有1整套正式照顾的程序和规范,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相应的医疗服务,但是,老人们的精神慰籍难以满足。“抱团养老”新模式把居家养老的亲情和精神慰籍、社区养老的熟悉环境和人际关系、机构养老的正式照顾程序和规范等加以融合,形成了“抱团养老”新模式自身的优势。谢谢你。

现在哪种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



6、现在哪种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

第1种:侯鸟式养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旅居养老,在你认为合适的季节到你最想去的地方,连住带玩儿。作为东4省的海南,就是最典型的候鸟式养老聚集地。每年冬天海南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干哈去啊”。咱不1定非要在当地买房子,全国有同样想法的可以把房子共享呀,南方的你终于可以在北方的寒夜里,裹上新买的貂,北方的你也可以在南方的艳阳里露下腰。 第2种:抱团养老。这是我听到的身边的朋友说得最多的1种畅想。1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住到1起,喝酒,打牌,侃大山,也可以1起开个小茶馆,每天咱自己就是茶馆里的终身VIP大客户。实现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的理想生活。 第3种:搭伴养老。哪天有人敲敲门对你说,咱们同居吧,很正常,可以是老年人与老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与年轻人。这可不是乱伦,它就是1种搭伴养老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咱年龄大了,找个能聊得来的,生活习惯也趋同的,有共同爱好的,搭个伴1起生活,万1有个什么意外,还能帮你打个电话。我有1个老师,他的母亲93岁,活泼可爱,住在养老院,被3个大爷追,通过PK,最后还是同样多才多艺,手抄名著800万字的95岁的大爷获得了奶奶的芳心,现在两个人住在了1起,特别幸福。老师也觉得母亲和相互喜欢的大爷在1起生活放心多了。搭伴养老也可以是老年人和年轻人,老年人那么大的房子1个人住也很孤单,年轻人不用交房租,但是闲暇时间可以陪陪老人,做下饭打扫下卫生什么的,节约了生活开销,大家约定好规则签好协议就行。 第4种:众筹养老。去年1则5位单身成都女子凑钱在丽江买房养老的新闻上了热搜。都是志趣相投,3观1致,相识12十年的老朋友,知根知底。众筹买房或者租房,选择1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1起养老,特别是未来单身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众筹养老未尝不是1种选择。 第5种:共享姥姥。大多老年人退休了,身体状况还特别好,不以赚钱为目的就想发挥余热,到有需要的家庭里把自己的劳务和知识共享出来。隔壁1对年轻夫妇带着个孩子,两人都上班,孩子没人接,身边没有孩子的退休老教师,帮她接孩子,给她做饭,辅导作业。孩子的接送和辅导问题解决了,老太太的孤单寂寞也解决了,还享受了隔代亲的快乐。别说,如果相处的融洽,时间长了,真成姥姥了。当然除了共享姥姥,姥爷也行呀。呃,怎么听起来有点别扭呢。 第6种:时间银行。是1种义工服务模式,你做了多少时间的义工可以存起来,在你需要的时候享受同等时间的义工服务。其实这种模式在上个世纪8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很多国家都有,我国部分城市也有,但还不完善。主要是没有建立互联网平台。假如我现在义务去照护1个社区空巢老人,累计服务了100个小时,等我老后,也希望社区有人来照顾我100个小时,去找谁呢。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把他平台化正规化制度化了,用公益服务进行置换,时间银行是非常好地缓解老龄化的方式。我知道现在有很多机构部门都在探索研究,相信应该不会远了。 第7种:共享养老院。据民政部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入住率只有50%。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有3.4万家,床位761万张,将来会更多。那为什么不能像滴滴打车1样,建立1个大的共享平台,想住哪住哪,哪里有床位,什么条件,随便选,你发不出需求,符合的养老院就可以抢单。即能将闲置床位激活,老人选择也更多,竞争之下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好。 第8种:共享陪护。很多人不愿意去养老院,但是日常还是需要1些陪护。什么共享家政,共享护士,共享陪聊,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尝试了。那句经典的“再聊个10块钱的”就是小品《钟点工》,宋丹丹到赵本山家里陪唠嗑的经典台词。在国外有些国家这种服务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在美国,陪人走路,1个小时30美金起,聊嗨了说不定还给你10块钱小费,再打个5星好评,下次你可能就是40美元起步了。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