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1、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 最近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开放了三胎政策。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2、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一、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1、按照国际标准,社会人群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的中位数指将社会全体人口年龄从小到大自然排序,位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

2、法律依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二条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第三条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以下简称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做好本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是什么

1、总量大: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高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增速快: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意味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将快速逝去,政策准备期将大为缩短;

3、差异大: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扩大,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

日本什么时候开始老龄化社会

3、日本什么时候开始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的定义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回超过答了14%的时候,这种社会就不再称为“老龄化社会”,而叫做“老龄社会”。   1970年日本老龄人口比例达到了7%,也就是说也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在1994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14%的比例了。也就是说,日本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经历了24年,也就是差不多只有1/4个世纪。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