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选择慈爱嘉怎么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解读

居家养老服务选择慈爱嘉怎么样?



1、居家养老服务选择慈爱嘉怎么样?

现在居家养老服务1直很受关注,之前我也不知道有这种服务,朋友家的老人生病后,去看望时才知道选择这种服务,他们选择的慈爱嘉这里,感觉他们的人员非常的专业,机构先有医生给评估制定康复计划,然后康复师定期上门,推荐你可以看看。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解读



2、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解读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用餐服务,可通过开办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特需上门、开放单位食堂等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家庭护理服务,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照料护理服务;紧急救援服务,为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呼叫设施设备等支持服务;利用社区托老所等设施提供日间综合照料服务;为老人提供保洁、助浴、辅助出行等服务;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不良情绪干预等服务;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值得1提的是,子女的赡养义务并不能被免除。子女应当对老年人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要承担相应费用。 精神慰藉服务是指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不良情绪干预等服务。 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建指标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配建的养老设施出租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当收回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社会资源,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居住区附近闲置的场所和设施,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引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所属场所,为附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引导农村地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农家院等场所,建设托老所、老年活动场站等养老设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或者资助建设、配置的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有关费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收回管理权、使用权。 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投资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1)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2)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开展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指导; (3)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等服务; (4)根据需要与社区托老所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 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提供方便。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评估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

开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需要多大面积有规定吗



3、开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需要多大面积有规定吗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标准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建设质量和服务功能,结合实际,制定本建设标准。第2条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第3条 本标准所列各种条款均为基本要求。第4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5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应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和其他福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第6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街道设置1家,社区根据需求和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第7条 以社会力量兴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必须经营5年以上,5年内不得转向。第2章 功能配置第8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本辖区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单亲老人和其它有托老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休闲娱乐、个人照顾、午间膳食供应、保健康复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第9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应提供但不限于以下具体服务项目。日间托老服务:以白天看护、照料为主的短期接待老年人的托管服务。上门服务:按居家养老的老人需求,选派专业服务人员和社工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间照料、家政、精神等方面的服务。中介服务:针对老年人特殊养老服务需求,联系专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应急救助服务:针对突发的危及老年人人身安全情况,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快速救援服务。健身康复服务:针对老年人群身体状况和特点,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健身康复器械,组织指导老年人进行健身康复训练。精神慰藉服务:通过聊天、谈心、组织社会活动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和老年人进行思想沟通,排解其情感孤独和心理障碍。文化生活服务:制定计划,组织老年人参与和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学习、交往、文体及娱乐活动。第十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应设置“6室1场1厨”,即:服务咨询室、日间休息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务室、健身康复室、室外活动场和厨房(配餐间),部分资源可以共用。第十1条 服务咨询室要有专人负责,按辖区内老人的养老需求,组织联系各专业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团队,驻中心(站)或者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相关服务。第十2条 日间休息室要选择相对安静的区域,以5~10人间为宜,单间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室内要配备必要日间休息设施和生活用品。第十3条 多功能活动室要合理配备音响、影视器材、棋牌等娱乐设施。第十4条 图书阅览室要配备书架、阅览桌、坐椅,有1定数量的藏书和报刊,有条件的可配备开通网络功能的电脑。可设立书画专区,并提供书法、绘画所需的书案、字帖等用具。第十5条 医务室应配备专(兼)职医生和必备的药品、器械,提供应急医疗服务。第十6条 健身康复室要配备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康复器械,同时还要配备健康咨询指导员,并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第十7条 室外活动场要充分利用社区公共场所,结合辖区内的老人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第十8条 厨房(配餐间)除要配备基本炊具及餐具外,还要有必要的卫生防疫和消防防火装置,可利用就近餐饮服务资源,开展配餐、送餐服务。第十9条 要保证水、电、媒气、固定电话、饮水、冷暖调节等设施设备齐全;日间休息室和卫生间应安装应急呼叫铃。第3章 建筑规范第2十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选址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除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居住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

2、宜临近或依托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3、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保等规定。第2十1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宜设在3层以下(含3楼),4楼以上应设电梯,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和消防通道。第2十2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

0、《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第2十3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cm。室内通道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第2十4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各功能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8。第2十5条 装修装饰要针对老年人群身体和居住特点,突出“无障碍”要求。不得设门槛,以方便轮椅出入;楼梯要尽量平缓,平整防滑,楼梯间和走廊墙壁要安装扶手;室内家具和设备要无明显尖角和凸出部分;各类房间都要安装纱窗,保证炎热季节通风降温和防蚊蝇进入。第2十6条 室内装修应采用环保节能装修材料。房间和走廊地面要铺设木质地板或塑胶地板;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必须铺设防滑地砖;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卫生间要设坐便器,男卫生间应设立式小便器;与坐便器相邻的墙面要安 “ L”形安全扶手或“Ⅱ”形落地式安全扶手,门要留有观察窗口,并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第4章 服务管理第2十7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建成后,须按规范要素、规范程序和规范要求,到所在区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并报市民政局备案。第2十8条 符合要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名称统1定为“××区××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第2十9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应有规范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第3十条 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包括内部日常管理制度、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公示服务中心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安全防事故应急预案等。第3十1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必须要有1批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包括专业服务团队、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社区义工团队。第3十2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必须建立针对各类团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及时、周到、安全的服务。第3十3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坚持无偿、低偿服务的原则,为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各类上门服务;建立相对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为老服务活动。

怎么申请办理取消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机构



4、怎么申请办理取消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机构

可以打电话咨询当地政府。 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进1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管理,提高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质量和基金使用效能,积极稳妥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纳入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人员是与定点护理机构签订劳动或劳务合同的医师、助理医师、护士,以及具备养老服务相关培训资质的职业培训学校或经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认定或者委托的机构颁发相关证书的养老服务相关人员。定点护理机构应与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签订劳动或劳务合同,重点明确培训方案和内容、服务质量管控、劳动报酬等双方权利义务。与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师、助理医师、护士应与定点护理机构签订劳务协议,纳入该机构护理服务人员统1管理。

居家养老属于什么行业?



5、居家养老属于什么行业?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老年人服务吗



6、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老年人服务吗

1键康通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需求的差别:不同养老方式不断出现,大量投资者在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只要1只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衣食住行等问题,便捷的智能生活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是否也1样可行呢? 其实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不再是“新生词”,但对于普通老人而言,既有很大的需求,却又感觉遥不可及。 针对老龄化,国家出台了1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中国家更多的是倾向于关怀老年人服务。例如,2017年两会期间发布的《“十35”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十35”期间的重点是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对于1键康通来说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给出1点建议:

1、生活服务 主要有:室内的清洁卫生、洗涤衣物、烹饪做饭、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代购蔬菜食品和其他物品等。通常由老人用电话向服务公司提出要求,由服务公司派人办理。

2、医疗服务 推行社区医疗机构与城市医院相结合的办法。较为普遍推行的,建立“专门”医生制度,即在医院中指定1个专门为老人看病的医生。

3、老年食堂工程 我们可以尝试在社区建老年人食堂,并称之为老年食堂工程。或者由社区餐馆兼营老年食堂的业务。由于到食堂或餐馆吃饭,或者打电话向食堂或餐馆订菜并按时送到家的业务早已成为普通而正常业务,因而老年食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每天向老人送3餐或不含早餐的两餐上门,以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4、对孤身老人每日进行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 通过议会决议把它定为1项带有强制性质的服务。这1服务多由服务公司而不是医疗机来承担,收取很少的服务费。1般每天1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5、外出陪伴服务 有些老人虽然年老力衰,仍然不愿意1年到头都“圈”在家里,而力争1年能多安排几次外出活动。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逛街、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去参观或游玩等。具体办法是,由老人向服务机构打电话确定,由服务机构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6、信息化智慧养老 随着居家养老老人较多,使用信息化平台统1管理服务员、老人,高度整合老年人服务、服务资源信息等,老人通过办理1卡通,到中心通过刷卡享受(消费)服务,测量健康数据等,健康测量后数据直接上传到信息化平台。平台上整合老年人服务信息,服务员服务老人信息等。有效帮助居家养老中心自身造血、运营管理中心,提高中心服务质量。 目前,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纷纷开始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全面构建互联网+养老,信息化管理运营中心。 1键康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由海内外1群热心的社会精英人士支持下成立的,旨在关怀、支援社会上独居老人、年迈夫妇、职场上拼搏的“夜归人”的家属以及其他人士在各项生活之需要。系统包括老年人养老服务、 远程电话医生咨询、急救服务、预约提醒、亲情安抚、天气转变咨询、居家帮扶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而作为1键康通是环顾刻下人口老化、独居老人及幼儿在家中频生意外事故,我们致力提供1键康通服务,专门为有需要人士带去触手能及的支援与关怀。 公司涵盖养老服务、 远程电话医生咨询、急救服务、预约提醒、亲情安抚、天气转变咨询、居家帮扶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