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社工燃起温暖之“光”,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3明:社工燃起温暖之“光”



1、3明:社工燃起温暖之“光”

社工,犹如1道光,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力量,给迷途的人带去方向,给无助的人带去希望,给困顿的人带去梦想。他们活跃在基层,用专业的理念、技术和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工队伍不断壮大   社工,是社会“安全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良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自救、自立、自助、自强。其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十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稳步提升,在困难群体救助、基层治理、儿童保护、养老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专业作用。   日前,福建省民政厅印发《关于确定第3批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名单的通知》, 3明市 社会工作协会被确定为第3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省级两岸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获得10万元1次性经费支持。   “从2013年开始,我市就有1些社工机构相继成立,但最初几年发展比较缓慢,近几年,在省里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全市社工事业逐步发展起来,每个乡镇(街道)都设有社工站。”市社工协会负责人潘宇说。   近年来,3明市以建设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为契机,进1步在人才培育、管理机制、服务保障上下功夫、花力气,探索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3明路径”。目前, 全市有51家社工机构,14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300余名专职社工,社工定期走访每1户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建立1人1档,1户1策,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开启社工服务,确保民生服务全覆盖。 用“心”助人自助   社工助人自助,同样也是精细活,需要社工们付诸细心、耐心还有爱心。小兆(化名)是1名事实孤儿,从小母亲就和父亲离婚,之后再无联系,他1直和父亲生活,后父亲因罪服刑,他无人照顾,才上1年级就住进了华恩儿童村里学习生活。寒暑假期间儿童村是关闭的,需要有人把孩子接出来照顾其寒暑假生活,关心他的心理健康。   为了给孩子寻找爱心家庭,社工林晨第1次与小兆接触,“初见小兆时,他背着1个蓝色的大书包,提着1个大拉杆箱,表现得沉默寡言。”林晨回忆道,小兆非常聪明,成绩很好,但是和同学相处时显得非常不合群,甚至有打架、吐口水等行为;与其聊天时,发现他每次回答社工问话时都要先考虑半天,好像是担心自己说错话。随后的寒暑假里,小兆先后住进了两个爱心家庭,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即便其间行为习惯出现过偏差,也在儿童村和社工的关爱和鼓励下有所调整。   为了近距离地了解孩子,新的暑假来临时,林晨把小兆带回了自己的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在度过1段适应期后,小兆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天性,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做作业,生活开始变得没有规律,林晨1方面和他沟通,1方面督促其遵守1些纪律。在和林晨及其家人熟悉后,小兆表达出自己想念父亲、不愿意在儿童村住的想法,他讨厌天天按时起床、吃同样的东西、循规蹈矩的生活。“从儿童心理方面来说,长期的压抑的生活需要1个释放的渠道。”林晨表示,自己没有再对他有更多的拘束,经常会带他去外面吃饭,玩他喜欢的东西,宣泄自己的情绪,并让他参加夏令营,培养孩子的正常人际交往能力。   暑假转瞬即过,到了分别的时候,林晨和小兆做了1次深度的沟通,对他的行为做出评价,有表扬、有鼓励、也有规劝。临走的时候,小兆忍不住流下眼泪,长期过度的压抑生活、缺乏亲人的委屈在那1刻宣泄出来。再次回到儿童村,他的表现有了明显进步。“在家庭照顾缺乏的时候,孩子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让他们以后健康地成长,不要走上歧路,社会需要对这些孩子更多地关注,需要更多专业化地介入。”林晨说。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社工就像是照进生命里的1束光,感染着那些想要追寻温暖的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散去受助者内心的阴霾。 专业助力社工成长   近年来,社工行业得到社会更多认可,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这个行业。为创新培养建设社工队伍,3明市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3明市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进“2+3+N”人才专项行动方案》,社工人才与乡村振兴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并推行“沙溪伙伴”社工人才提升项目,遴选1批优秀社工案例、优秀乡镇(街道)社工站、优秀督导人才。   全市积极鼓励社会人士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大田、沙县、3元等地出台激励措施,对于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和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3000元不同程度的奖励。各县民政部门每年还为报考考生提供免费考前咨询、考前培训,营造浓厚考试氛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2966人,持证社工人数1380余人,2人入选省级社工优秀人才。   同时,3明市发挥区域优势,与台湾社工开展“闽台合作”,实现两岸社会工作融合发展;创新实施3明与福州、厦门、长沙等地的“山海协作”“高校合作”项目,从发展社工机构专职社工、推进乡镇养老救助协理员转型、开展社会招聘等方面入手完善社工培育机制,创新“社工+慈善+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投入资金约1.2亿元,4.2万名困难群众受益,仅疫情期间开展社工志愿服务6200余次、链接捐赠资金2700余万元。

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2、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双方要决定下1步需要采取的步骤。如果发现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则要( )。   A.终结服务   B.转介其他机构   C.进行沟通   D.进入下1个助人阶段   2.周涛要为服务对象撰写预估摘要,那么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不包括( )。   A.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资源   B.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C.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   D.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   3.社会工作者刘涛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工作,王老师班上有位叫童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非常怪异,希望刘涛为童童提供个案辅导。经过1段时间的服务后,童童的表现有所好转,但是到了结案期,王老师反映,最近童童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状态。刘涛判断童童是对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了1种负面的情绪反应,即( )。   A.倒退   B.否认   C.抱怨   D.依赖   4.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指出,对于农村年幼的“留守儿童”,应建立1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将他们交给年迈的祖父母照顾。这说明社会工作中选择介入行动应遵循( )原则。   A.个别化   B.以人为本   C.服务对象自决   D.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5.社会工作者小周对服务对象琳琳说:“如果按照现在你选择的目标去做,你觉得对你会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因素能够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没有什么障碍?”小周进行的程序和工作是( )。   A.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B.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C.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D.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6.在社会工作结案期,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这种负面反应属于( )。   A.忧郁   B.焦虑   C.否认   D.倒退   7.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8.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联。社会工作者对儿童所处的抚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介入,是基于儿童的( )。   A.探索性   B.模仿性   C.可塑性   D.依恋性   9.丹丹的母亲3年前在1次车祸中丧生,父亲不久前为她找了1位继母,但是继母对丹丹并不好,在家经常虐待她。社区社会工作者小刘发现这个情况后将丹丹及时带走并做了妥善安置。该案例中小刘所做的工作属于( )。   A.保护性服务   B.支持性服务   C.常规性服务   D.补充性服务   10.根据有关学者对青少年的分类,具有不守纪律、爱游荡、性滥交、吸毒、惹是生非等行为的青少年属于( )。   A.问题青年   B.叛逆青年   C.偏激青年   D.另类青年   11.曾多次荣立1等功的战斗英雄叶某,在1次执行任务中负伤造成高位截肢,现在只能终日躺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病床上,情绪日渐低落,行为退缩,“生命无意义感”越来越严重。为协助叶某重拾生命的意义,下列工作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   A.疏导叶某的消极情绪   B.矫正叶某的退缩行为   C.为叶某提供医疗照顾   D.以过去的经历来建构其生命的意义   12.目前社会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家庭变迁、人口迁移、就业压力、升学竞争等直接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 )的原则。   A.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B.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C.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13.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某社区开展实地调查时发现,该社区周边环境差,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社区的青少年空闲时经常出入附近的网吧。为此,社会工作者小李开展了1系列服务,如组织青少年兴趣小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等。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上述服务的过程中,遵循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 )原则。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14.黎芳芳成绩1直很优秀,但让人疑惑的是她竟然连续复读初33年,不是因为她发挥失常没有考上,而是在这3年里她每到考试前夕都会以各种借;口提出弃考、休学。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广东打工,自从她上初3以来,母亲就再没外出打工。面对黎芳芳的这种情况,父母很是无奈,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王作者的下列做法属于个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是( )。   A.建议黎芳芳到相关心理机构进行治疗   B.协助黎芳芳缓解考试压力,建立独立性人格,给予情绪上的支持   C.安排黎芳芳参加青少年人际沟通技巧训练小组,学习沟通技巧   D.与学校联系,增加黎芳芳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且鼓励黎芳芳与同学交往的行为   15.社会工作者组织的足球队、篮球队、街舞活动队,属于( )。   A.治疗小组   B.教育小组   C.娱乐小组   D.游戏技巧小组   16.社会工作者小蒋为社区内的企业家开办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希望通过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展示残疾人的各种能力,消除企业家长期形成的“残疾人无能”的观念,达到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目标。在这个案例中,小蒋帮助残疾人的措施属于( )的范畴。   A.教育康复   B.社区康复   C.社会康复   D.职业康复   17.社会工作者小姜将社区的10位残疾儿童组成1个互助小组,加强家长支持体系的建设,使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助支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为整合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小姜的以下介入策略中,不恰当的是( )。   A.帮助组员发现自身及他人的优势与能力   B.协助调剂剩余物资以建立互助平台   C.让组员分担彼此无助的心情,产生共鸣   D.带领组员向政府请愿以争取更多资源   18.社会工作者小东的第1个个案辅导对象是王奶奶。王奶奶儿孙都在国外,每年仅回国看望她1次,她因此感到自己被儿孙抛弃,心中闷闷不乐,觉得生活没意思。在辅导过程中,小东常常带着水果去看望王奶奶,给了王奶奶极大的精神慰藉,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王奶奶当做自己的亲奶奶看待。小东目前的状况可能是出现了( )。   A.透支现象   B.耗竭现象   C.移情现象   D.反移情现象   19.秦菲菲是某大型公司的财务总监,因不久前挪用单位公款被判缓刑,成为新都社区的矫正对象。失去了工作并沦为罪犯,秦菲菲十分后悔,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社会工作者杜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她进行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不仅帮助她重新认识自己,还为她收集了很多就业信息。这些举动让秦菲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增强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最终找到了1份工作。本案例中,杜丽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秦菲菲的( )需要。   A.基本生存   B.教育保护   C.家庭生活   D.再社会化   20.对犯罪嫌疑人亲属的社会工作1般发生在( )。   A.司法判决前   B.司法判决后   C.监禁场所中   D.刑满释放后   21.养老机构( )模式中,照顾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   A.仓储   B.园艺   C.家庭   D.住房与服务   22.妇女社会工作者李扬所在的服务机构主要为下岗女工提供各种支持,以下选项中的支持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妇女提供技术培训   B.在妇女之间建立互助小组   C.每月向妇女发放扶助资金   D.向妇女提供政策上的小额贷款支持   23.苗洁与丈夫结婚3年,某日她在网上与前男友聊天被丈夫发现,丈夫觉得她对自己没有真感情,便对她拳脚相加。而在这次毒打后,苗洁的丈夫没有就此罢休,日后这样的暴力甚至越加频繁,这使苗洁的精神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备感惶恐的她于是前来向社会工作者范园求助。下列范园的态度错误的是( )。   A.提升苗洁对自己的自信心   B.关注苗洁受到伤害的程度   C.首先对苗洁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尊重   D.首先要让苗洁明白是自己的错误行为招致了暴力   24.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女性常以家庭为中心,男性则以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心,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这主要是由( )造成的。   A.男女两性的合理分工   B.男女两性各取所长的分工   C.社会性别影响下的两性分工   D.生理性别基础上的两性分工   2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宗旨是帮助残疾人( )   A.增强自助能力   B.提高社会地位   C.改变世界观   D.促进与社会的融合   26.由于残疾人自身难以克服的身心障碍,需要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下列措施不属于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的是( )。   A.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预先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B.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并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 产   C.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D.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 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27.因心理、生理或组织构造及功能方面的丧失和异常,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具有不同特点。比如,肢体残疾人出行要依靠他人协助,或需要使用轮椅。该情况表明肢体残疾人( )。   A.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B.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受损   C.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   D.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之间有很大差异   28.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 )。   A.社会行政   B.社会福利服务   C.社区矫正   D.监督管理   29.矫正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性质,它同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的区别体现在( )方面。   A.服务方式不同   B.服务对象较为特别   C.组织动员社会资源   D.改善困难社会成员社会状况   30.收容被处社会处遇而无家可归或有家不便归的犯罪人员,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会。这属于院舍训练中的( )。   A.教养院   B.感化院   C.中途家庭   D.寄养家庭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在完成对问题界定的任务后,社会工作者需要作出1项决定,即终止服务还是继续服务。影响决定的因素是机构的功能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即可终结服务:1是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其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服务的数量适于其他机构,其他机构具有处理特定服务对象或问题的特权(如社区矫正服务的专门机构)。2是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服务对象需要或已经解决了问题。3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必须注意,即使作出终止服务的决定,也有责任帮助服务对象去获得其他服务的机会。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熟知满足各种需要的资源。   2.【答案】C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包括:1是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2是物理环境以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3是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4是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5是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等。   3.【答案】A 倒退即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由此可知,童童的负面反应应是倒退。   4.【答案】D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是选择介入行动应遵循的原则之1。具体是指: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例如,年幼的“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等。如果将他们交给年迈的祖父母照顾就可能满足不了他们成长的需要,这时建立1些农村幼儿园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他们提供服务则可能是1个合适的选择。   5.【答案】C 社会工作者小周对服务对象琳琳说的这番话的目的是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故答案选C。   6.【答案】A 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其中,忧郁表现为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故正确答案是A。   7.【答案】A 儿童在家庭或者机构中生活,除了摄入营养使身体成长以外,还需要爱,以使他们的情感也能够获得发展,使他们在成年进入社会以后,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正常相处。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获得的爱会被各种因素所削弱和剥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具体实务中,有1部分就是要重构对儿童爱的供给,或者是帮助儿童建立起爱的代偿机制。故正确答案为A。   8.【答案】C 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即可塑性。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将在1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   9.【答案】A 保护性服务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或者制止已经发生的侵害。本题中,社工小刘带走受虐待的丹丹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就属于保护性服务。   10.【答案】A 问题青年是指那些有越轨行为甚至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他们不守纪律、爱游荡、性滥交、吸毒、惹是生非的行为被视为社会问题。   11.【答案】D 精神要素在许多方面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心理和社会挑战。本题中,叶某高位截肢后,情绪低落,“生命无意义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引导其找到往事的意义,以过去的经历来建构其生命的意义。   12.【答案】D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脉络,配合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需要,通过给予青少年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13.【答案】D 青少年是1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专业服务发挥效果。(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小李开展的服务是为了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所以正确答案是D。 14.【答案】B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1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者家庭进行服务。因此,社会工作者帮助黎芳芳建立独立人格,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属于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15.【答案】c 娱乐小组的目的是提供令人享受和锻炼的活动。游戏和良好的互动可以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娱乐的机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预防犯罪。本题中社会工作者组织的足球队、篮球队、街舞活动队,就属于这类娱乐小组。   16.【答案】C 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建立1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是社会康复的内容之1,由此可知,小蒋所采用的措施属于社会康复的范畴。   17.【答案】D 社会工作者采取介入行动时可以运用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等多种策略,分析4个选项可知,D项不恰当。   18.【答案】D 做老年人工作会面临许多艰难的人生问题,如疾病、伤残、死亡等,社会工作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晚年,对处理这些问题感到焦虑、沉重。而个人以往与老年人打交道的经历,特别是跟家中老年人的交往也可能会让自己对老年服务对象抱有特殊的感情,对老年人出现反移情现象。有可能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也有可能表现为对老年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年人。当帮助老年人的努力失败时,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有深深的挫折感,并有可能把它转化成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这些涉及移情与反移情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要特别小心。由此可知,小东目前可能出现了反移情现象。 19.【答案】D 矫正社会工作的1个重要目标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正常成员,也即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问,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本案例中,秦菲菲成为矫正对象后,情绪低落,在社会工作者杜丽的帮助下.调整了心态,找到了新工作,即满足了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0.【答案】A 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此题也可用排除法,只有未定罪的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所以BCD均不符,正确答案是A。   21.【答案】A 在“仓储模式”中,照顾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重点是为老人提供1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合适的饮食、良好的健康和医疗服务。而在“园艺模式”中,首要任务是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除了与“仓储模式”有相同的要求外,“园艺模式”所提供的照顾是以人为本的,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   22.【答案】C 每月向妇女发放扶助资金不是社会工作者在下岗女工服务中的职能,故选C。   23.【答案】D 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到暴力伤害的妇女要让她们重建自信,而不是2次打击,故D项是错误的。   24.【答案】C 社会性别是在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接受教育,男孩和女孩分别学习如何按照社会关于不同性别的要求和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性别角色有关男人和女人的定型。性别社会化的过程深深影响了女孩和男孩以及女人和男人的行为、态度和技能。传统的、定型的社会性别观念规定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发展路径。   25.【答案】B 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1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这种专业化的实务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1样,都使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具和手段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其目的与宗旨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与健全人1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1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26.【答案】A 我国政府关于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的规定有:(1)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2)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专产。(3)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1定数额用于残疾人,如果不能完成招用、聘用指标时,应交纳“就业保障金”。(4)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5)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27.【答案】C 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用品器具十分重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工作中,社会工作都包括为残疾人配置适用的用品器具。这项工作必须与康复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残疾人所用的用品器具,因残疾的类型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肢体残疾者需要轮椅、假肢、支助具、矫形器和较多的卫生用品,因为他们的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   28.【答案】B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   29.【答案】B 矫正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它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1样,是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改善处于困境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1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它同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的区别只是服务的对象较为特别。   30.【答案】C 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院舍训练,通常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但1般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1)中途家庭。收容被处社会处遇而无家可归或有家不便归的犯罪者,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会。(2)寄养家庭。(3)教养院。(4)感化院。 ;。

2017年6月18日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3、2017年6月18日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



4、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

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1   

1、项目背景   汶川大地震以后,湖南省对口援建理县工作队科学决策,将理县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工作都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提出了“重建心灵家园、构建和谐新理县”的工作思路,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为正式援建项目,迅速组建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同时,许多社工机构也纷纷涌进4川,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工作而努力。由于受“脱离理论”的影响及资源短缺的限制,大部分社工机构都选择以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及社区生计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对于老年人的关注相对较少。事实上,灾难中老年人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而且较之其他人群他们也是最难从灾难中恢复过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主张针对理县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介入服务,调适其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期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中。   

2、项目理念   老年社会工作是1种帮助老年人的专业,是1种助老的程序,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老年人或老年群体解决困难,预防老年人问题的发生,满足老年人需要,恢复和发展其功能,让老年人适应社会,并能正常地进行生活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福利事业发展的1种专业工作。   长期以来,老年人1直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后天条件的制约(机体老化),大部分老年人缺乏竞争力,不能或只能很少地占有部分社会资源,因此,只能过着水平较低的生活;同时缺乏抵抗种种风险的能力,也缺乏依靠自己努力来改善其境遇的能力。灾后理县老年人的境遇更是如此。所以,这就需要社工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运用个案、小组、社区3大社会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   灾害给老年人带来的伤痛,让他们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对社会、对群体很依赖,因此,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实务时应尽量维持其原生系统,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区、不脱离亲情、不脱离友情。   同时,多开展让老年人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力量自己决问题(助人自助)。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发现自己的潜能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减低生活的无望感;从人际互动的层面上来看,由于相互间有相同的经历,可以分享共同的话题,容易形成1种集体归属感(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而且可以建立1种互助的支持网络;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来看,通过社会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老年人可以将个人问题与社会的权利、资源分配不均联系起来,可以团结起来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改变现状。   中国的老年人很是为子女着想甚至是开脱,总觉得子女负担重所以才无力照顾自己。所以,只要子女生活好,自己的感受、需要都是无足轻重的。特别是灾后,子女都忙于房屋修建,对老年人的照顾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应该教会老年人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进1步发现自己的潜能,改变自我否定和自责的.看法。同时,向老年人倡导1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项目目标   

1、丰富灾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培养1支具有专业社工理念的当地义工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服务,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   

3、撰写1本操作手册和1篇学术报告,总结灾后老年人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为其他从事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机构或个人提供经验参考。   

4、项目内容   

1、走访调查   确定服务范围以理县社会服务福利中心入住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了解福利中心老年人的问题和需求。   

2、需求评估,并撰写调查报告   根据问卷调查,进行需求评估,并撰写调查报告。   

3、实务工作开展   (1)心理辅导,帮助老年人适应环境的改变。   地震后,很多房屋倒塌,1些村落不适合重新建设,需要搬迁。对于孤寡老人,政府1般把他们安置于养老机构。原来独居或与亲戚居住在1起的老年人就要面对新的群体生活,他们会出现不适应。老年人都是比较怀旧的,他们对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比较依赖。搬迁后,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并容易出现忧虑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2)启动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招募当地义工,并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培训,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让老年人拥有接受持久服务的保障。   (3)成立老年人活动室,让老年人拥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平台。   (4)开展兴趣小组,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兴趣小组,可以让老年人找到共同爱好的朋友,并且让他们的闲暇时间得以科学规划。从而满足了老年人人际交往及科学地充实闲暇生活的需要。   (5)福利中心职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培训,开办老年人服务技能工作坊。   经调查发现,理县福利中心的护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福利中心职工的培训,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并掌握老年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   (6)开展“最美依然夕阳红”99重阳文艺汇演,为老年人提供表现的平台。   (7)福利院“优秀义工”颁奖活动。   

4、总结   (1)撰写《灾后老年人社会工作操作手册》。   (2)评估报告。   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2   

1、工作目标   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逐步为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20xx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100%,并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   

2、范围和内容   (1)项目范围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老人。乡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65岁及以上农村常住老人健康管理工作。   (2)项目内容   

1、对20xx年已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开展年度体格检查工作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继续加强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在12月底前使登记管理率达到100%。   

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1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B超、眼底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3)告知居民进行下1次健康检查的时间。   

6、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3、健康管理工作流程   

1、按照《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基本健康体检内容、项目。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让老年居民了解健康体检的惠民政策,主动积极参与。   

3、由乡卫生院会同村委会或居委会,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登记造册,并发放《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和《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凭通知单、身份证(户口本)和健康体检表,按规定的时间到乡卫生院或指定场所进行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可在所在村设体检场所)。   

4、由村卫生所登记和发放相关表格,填写基本信息栏目及相关内容等,完成体检前期准备工作,并动员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参加健康检查。   

5、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由家人陪同前往体检单位。健康检查单位核对接受检查人员身份后,收取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等,按要求实施健康体检。对需要进1步检查和治疗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自愿。   

6、健康体检资料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内容。乡卫生院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   

7、健康体检结束后,由乡卫生院书面反馈个体健康体检结果给被检查人,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个体健康体检结果应包括个体体检项目的客观结果、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价以及健康指导建议   

8、根据受检者健康情况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宣传卫生防病治疗知识,并对不良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各项跟踪随访及观察治疗记录定期归入个人健康档案。   

9、按照有关要求,体检结束后,形成本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总结上报至县卫生局,总结内容应包括年度辖区内老年人口基   本信息、健康管理宣传、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健康体检基本情况、体检结果的分类、健康指导及干预等。   

3、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根据开展工作的需,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   (2)严格规范管理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确保群众真正受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卫生院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1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健康检查工作。要合理设计告知程序、便捷健康检查流程、人性化健康检查环境,统1健康检查方法、标准和要求,高效、高质量的开展健康健康检查工作。   

2、要将健康检查与平时乡卫生院门、急诊、住院病人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起来。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出具健康健康检查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被健康检查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3、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纳入相应病种的规范化管理。对可疑的慢性疾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患者,转上级医院院或专科医院确诊,并及时随访掌握诊断结果;对已出现转诊症状的,须及时转上级医院。   

4、及时分析评估辖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分类因素,有针对性制订辖区老年人群疾病谱干预工作方案。   

5、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和指标,合理安排进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操作,规范服务,保证质量。   

6、要加强项目的宣传。召开好乡医会,层层宣传动员,让广大农村居民了解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励适龄群众积极参与。   

7、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保证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同时,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



5、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1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范文1: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现状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农民收入和居住现状良好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但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结论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的应用有待推进。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3岗乡、辉南县抚民镇7社、兴隆山镇杏花村、3岔河市西3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1院之内或者在同1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1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1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  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1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1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1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   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范文2:浅谈养老保障的新载体——社区服务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 家庭养老 社区服务 社会工作者   论文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拙和核心问题2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新载体几本文提出社区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工作者专业人员,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发展指标体系,从而加强社区养老的功能,在1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卜,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 4。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了1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间题,在养老的方式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议:   

1、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当代城市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其脆弱性已开始显现,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1)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老年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城市的出生率降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社会发展推动住宅购买人群的变化,家庭两代分居现象逐渐增多。按照人口学家最近做出的家庭人口预测,我国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将逐渐降低,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65岁以上老人占老人总数比例将由1990年10%迅速上升到2050年的27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2)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如快,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人   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城市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年轻人陷人了角色困境,他们要同时扮演好成功人士的角色、合格父母的角色和孝顺子女的角色是勉为其难的。例如,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还要教育儿女,使1些子女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又如目前社会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增高,青年人需要再学习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或者去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远离年迈的父母,使得家庭人口外流。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家庭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3)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1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了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1种新的变革:   由此可见,养老间题在家庭养老所不及之下,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了   

2、社区养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加强社区服务的质量   (1)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委员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可以在社区发展这种大趋势之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和改善老年人的处境:   (2)建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社区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所以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可以及时地给老年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体上得到锻炼,在互相交流中情感得到倾诉,这也就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是改善养老条件的有效途径。   1.发挥社区功能,扩展养老服务的项目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老人即使和子女住在1起,子女也没有很充足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就会倾向于对社区的依赖。 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可分为居家服务和家外服务。居家服务是对居住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1种服务。家外服务包括托老所和敬老院。托老所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于“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敬老院,被大众接受为直接的养老设施,应提高其分布密度,分散在社区内.这样老年人可以不必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便于子女、亲戚探视,加强亲情的交流。   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状况方面,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者结合的方式。   直接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聊天站”“畅谈角”,让老年人聚集在1起互相交流;间接方式可以加大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还可以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移心中的不快。   2.在政府宏观管理下提高社区的自身经济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并且总结、加大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引导社区服务福利机构发展的大环境。   养老金社会化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就近领取,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但是政府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政府和企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的时候,社区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大量吸收和安置退休人员,使退休人员在为社区创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实现双赢。老年人工作退休之后,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我价值丧失,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不利于老年生活。而这些老年人中很多人依然有工作能力,有的文化水平很高,由此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他们的“再就业”,这种“再就业”可以“1带1”或“1带多”的方式,使大家产生互动,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既是对他们自身的补贴,又能实现社会价值   3.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老人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识,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