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军休服务社会化,拓展服务管理新内涵

如何做好军休服务社会化,拓展服务管理新内涵



1、如何做好军休服务社会化,拓展服务管理新内涵

准确理解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我们顺应社会化改革规律,把握社会化改革方向,掌握社会化改革主动权,有着积极的意义。弄清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首先应明白什么是社会化。我理解,社会化是1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其理解、认识不同。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是自然人接受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则,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是政府之外的“第3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从单位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是与单位化相对而言的。单位化的显著特征是从职工的医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由单位保障和管理,人们游离于市场,游离于社会,而社会化则是政社分离,该社会管理的内容、项目全部从单位中剥离出来、交于社会;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社会工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有两层含义,1是社会事情社会办。公共事务,公众参与,成本共担,利益共享;2是单位和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隔绝到统1,实现1体化。由于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因而在我国谈社会化,还有1层“现代化”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呢?虽然我们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探索实践已经十几年了,但1直没有形成1个统1的说法。实际上,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是1个内涵、外延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诞生,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变化而变化,其实质是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创新服务管理方式、体制和机制,引进社会服务,发挥老干部作用,建立与社会保障机制相衔接、与社会发展进步相协调的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宗旨没有变,以国家保障为主体的根本性质没有变,高于1般保障水平的特殊地位没有变。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保障的形态、服务的方式和采取的手段与以往不同了。国家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社会化服务是手段和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顺应形势,乘势发展,进1步提高军休服务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与社会领域社会化既有共性的特征,又有严格的区别。1是主体不同。社会领域社会化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1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既包括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也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调控者。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民政部门、服务管理机构以及军休干部本人。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中,军休干部既是社会化的参与者,又是社会化的受益者。2是内容不同。社会领域社会化无所不包,可以说是涉及角角落落,涵盖方方面面。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则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核心是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军休服务管理的方式、体制和机制。3是要求不同。军休干部地位特殊,军休工作政策性强。因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应以适应国家和军队的改革为主,不宜超越其它领域社会化的进程。不同领域社会化有着不同的目的,如企业把职工的医疗、养老等交于社会,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他们更多、更快、更好地享受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