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2020年是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2020年4月民政部等五部门发文要求,2020年底前...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



1、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根据数据,2018年我国65岁以上老林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超过2.4亿,占中国人口总量的17.1%,占全球老龄人口的4分之1。

1、医疗服务需求加速释放 个体是接受医疗服务的单位,人口总数的增加是推动医疗服务需求上涨的第1要素,而行业需求的增长推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世界人口第1大国,景观受过往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总人口数易燃持续上升,各类医疗机构就诊人数相应增长。

2、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医院、养老院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对其改造、使医疗设备,医疗环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医护人员没有统1的管理方式,医院科室多、分布散,人为监管无法覆盖到各个区域;人员较多时,更不能对每个人员进行行为监管。

2、当患者/老人独自在病房时,1旦出现突发病情,如果不能及时求救,后果无法想象。

3、当特殊患者(精神病患、老年患者、抑郁症患者、脑退化患者等)擅自外出时,医护人员无法第1时间掌握其动向。

4、对新生婴儿没有进行有效地管理,若出现抱错、丢失婴儿的事件,无法第1时间发现并处理。

5、对医疗设备没有进行统1地管理监控,若出现医疗仪器离开特定区域的情况,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仪器位置的异常。

3、解决方案 针对医院/养老院管理中存在的监管难、呼吸难、找科室难的问题,“智慧医院/养老院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利用基于物联网+蓝牙定位的技术,通过在医院内部部署蓝牙信标和定位基站,为医护人员、病患、新生婴儿、医疗设备绑定定位终端,对人、设备进行全方位地可视化管理,随时掌握各类人员的分布状况和运动轨迹,及时发现、预警不规范行为,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更加合理地调度管理,实现将人员/物资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提升医院/养老院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系统方案简介

1、根据客户的精度需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部署蓝牙信标;

2、通过部署定位基站来建立信息传输物联网络;

3、由被定位人员佩戴定位胸卡/手环来实现对人的定位。 在管理平台上可实时查看定位人员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必要情况下还可联动视频监控设备对现场进行查看。

5、系统功能

1、实时定位、历史轨迹 管理员可通过管理平台可视化查看各类型人员位置(医生、护士、老人、访客等),并且输入指定人员的证件号,可查看其在某1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追溯详细过程,为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2、电子围栏、报警处理 通过对无人值守区域(机房)或1些重点监控区域设置电子围栏,来预警医护人员/病患的不规范行为。 越界报警:当医护人员/病患进入自己规定范围以外的区域时,系统自动报警。 滞留报警:当人员在某个区域滞留时间过长时,系统自动报警。 静止报警:当人员处于静止状态超过1定时间,系统自动报警。 超员/缺员报警:管理员可对某些重要区域设置允许进入的人数,超过或少于指定人数时系统自动报警。

3、1键呼救、视频联动 当老人出现头晕等意外情况时,可使用随身佩戴的定位手环进行按键求救,管理平台能立即收到求救报警信息,并触发附近摄像头,弹出现场视频画面,方便医护人员第1时间了解现场情况。

4、电子巡更 在指定的时间,安保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按照指定路线进行巡查,如安保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出现在指定区域,或巡查路线与管理部门安排路线不同,则系统会提醒管理部门,及时联系到在岗安保人员。

5、电子考勤 当医护人员进入医院范围内,系统自动定位考勤,无需手动打卡,同时会记录医护人员进入/离开病房时间,并统计医护人员在病房停留的次数和时间,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6、定位导航 本系统所用到的蓝牙信标,除了可以对各类定位终端进行实时定位,同时也可以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探望的家属提供导航服务。

7、健康监测 定位手环可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监控患者每天的运动数据等,管理平台上随时掌握患者每1个细微的波动,同时具备按键求救功能。

8、数据统计 在数据大屏上可查看医护人员上下班考勤情况、各个区域人数、报警数等数据信息,并且可在地图上查看人员的分布情况。

2020年是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2020年4月民政部等5部门发文要求,2020年底前...



2、2020年是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2020年4月民政部等5部门发文要求,2020年底前...

答案:B 。

敬老院服务内容是什么?



3、敬老院服务内容是什么?

敬老院服务内容如下: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适合供养人员要求的膳食。

2、提供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0用钱,应有季节适用的服装。1般每年应提供给供养人员至少添置冬秋装或春夏装各1套。

3、适合居住条件的住房和冷暖设备,确保安全舒适。

4、为供养人员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供养人员应给予护理照料。

5、供养人员去世后,在15天内将其基本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并根据《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办理,村(居)委会应做好供养人员旁系亲属工作,从简料理后事。入住流程

1、咨询参观:有家属陪同,考察敬老院硬件软件建设,设施、服务、伙食、收费等详细情况。

2、受理入住申请:院方同意即可。

3、调查访问:了解入住老人的反映、老人家属的口碑。

4、入住评估:即老人试住感受。

5、入住申请:向院方申请入住,同时提交身体检查报告单。

6、预定床位:向院方提前预定养老床位。

7、签订入住协议:甲乙双方协议,由家属签字。

8、缴纳入住费用:生活物品自带,交付少许押金,以后养老服务费用按月缴纳。

9、开始入住。1

0、正式入住。

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4、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2021年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



5、2021年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

第1条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2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养老服务及其监督管理活动。本条例所称养老服务,是指在家庭成员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由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服务。第3条 养老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发展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保障基本的原则。第4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养老服务工作。第5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养老服务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和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第6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单位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做好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工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参与或者支持养老服务。第7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养老服务的公益宣传,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鼓励新闻媒体开设老年频道或者专题、专栏等,传播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康养、维权等知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第8条 对在养老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2章 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第9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老年人分布以及变动等情况,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的总体布局、用地规模,纳入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的有关内容。第十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政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政府举办的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其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供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要求的,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第十1条 新建城镇居住区按照每1百户不低于2十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配套建设或者建设的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多个占地面积较小的居住区可以统筹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第十2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在提出居住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在审查城镇居住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第十3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投资来源、产权归属、完成时限、移交方式等内容。第十4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核准的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对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第十5条 对新建的城镇居住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确定养老服务设施权属归政府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移交方式,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将设施以及有关建设资料全部无偿移交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用于开展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第十6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配置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无偿或者低偿委托养老服务组织运营。第十7条 具备条件的闲置办公用房、学校、宾馆、医院、疗养院、厂房、商业设施等,可以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有关部门应当简化办事程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加强监督管理。第十8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优惠扶持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社会力量建设互助幸福院、养老院、养老周转房等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日间照料、托养居住、配餐送餐等多样化养老服务。第十9条 养老服务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并符合无障碍环境、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要求。第2十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已建成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推进老旧小区的坡道、楼梯扶手、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第2十1条 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用途或者依法规划建设、配置的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第3章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第2十2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生活照料、餐饮配送、保洁、助浴、辅助出行等日常生活服务;(2)健康体检、家庭病床、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健康护理服务;(3)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与服务等精神慰藉服务;(4)安全指导、紧急救援服务;(5)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服务;(6)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服务。第2十3条 从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应当依法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或者社会服务机构登记。从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规范服务流程,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接受服务对象、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