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哪些工作应由IT技术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调研

养老的哪些工作应由IT技术完成


1、养老的哪些工作应由IT技术完成


【环球网 记者 白洁】当前,消费者正面对着养老问题的各项痛点:以房养老、金融养老等概念难以被工薪阶层接受,养老院、养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间协调不周,数据过于0散,各地财政关于养老的支出也很难保证精准服务于对口人群。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1方面表明了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另1方面提出养老产业在未来需要多样性的变革。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的1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是1种依托日立集团IT技术开发的新型养老解决方案,未来也许是解决上述痛点的新渠道。


概念转换,主动为用户提供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新兴概念,改变以往用户单方面寻找养老服务的被动模式,而是通过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将养老服务精准设置在最需要且离用户最方便的地方。据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日立解决方案)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当前主要以全天候照料为主,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及养老需求。目前位于平湖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在为周边150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


软硬兼备,IT技术完善养老服务


日立解决方案将IT技术融入到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中。


探访平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让人感到意外的并非完备的硬件设施,而是充斥4周的“科技感”,最直观的改变是从线上约课、签到、到家庭水电报修等,不少老人们正在自己动手操作设施中的各项电子设备。进1步观察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电子设备相比,当前的设备操作更加简单化,只需用手机点击两3下就能完成运行。来到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可以详细反映出服务对象老人们的基本信息,包括呼吸次数、血压高低及心率、步行轨迹、出入时间,甚至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第1时间通过设备定位老人位置提供帮助。


“现在还是数据积累阶段,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信息”,在采访中日立解决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以日立集团最先进的IT技术,提供IT服务,进而提供IT的养老解决方案。”


官企并举,大数据助力精准养老


在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若皓看来,大数据将是未来决定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也会在制定养老政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操作中积累的大数据将提供给政府,以助力其进行更加精准的养老服务。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平湖市共有65万人口,其中12万是老人,但是只有3000多名托底老人属于民政局的统计范畴,各项数据0散地分布在民政、公安、医疗等多个系统,相互之间难以互通。而日立解决方案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把老人所有的信息整合到1起,所有数据全部打通的时候这个数据才是完整的老人数据。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数据今后1定是1个非常有用的数据,可以帮他们做1些宏观决策,1些政策导向性的服务和预测。”


医养结合,未来或将服务超97%的老人


在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中,“医疗”与“养老”的关系更为密切,老人不应该在发病时才寻求医疗救助,而是应该做到医养结合,养老过程中需要医疗系统无时无刻的监督和帮助。日立解决方案张若皓总经理表示“中国现在推行的是‘9073’的养老模式,也就是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我们希望通过1个系统把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起来,让这97%的老人能够实现医养结合。这是难度最大的,也是我们未来布局的重点。”


今年1月,全国老龄办会同十4个部委印发《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1项长期战略任务。未来,随着政府对养老问题不断重视,老龄化人口基数持续增加,养老市场必然会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日立解决方案提供的平湖样本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需要更多的企业及职能部门参与进来并加以完善,让“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词汇不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消费者身边。


望采纳谢谢。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调研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改革肯定对老人好,因为中年人交的保险还享受不上,都给上1辈提前享受了。


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采取先城镇后农村、分人群渐次推进的方式,再加上农村社保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而且实行自愿参保政策,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3]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1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1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1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1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1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1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1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3、何为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或者村镇为单位,以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以老年人集体居住为基本方式,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助互助的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作为1种互助共济的养老思想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儒家的大同思想中提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入相有,守望互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老年人最懂得老年人,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短,最易接受对方的帮助,最可能在互助中体现关爱,收获幸福”,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和农村养老的补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养老”的1大特色。 当前,我国大致有4类活跃的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主要是肥乡互助幸福院模式及其翻版;在城市,根据组织和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结对组圈式、据点活动式和时间银行式3种。这4种形式中,“肥乡模式”的推广程度最为成功,城市中养老服务体系更为多远发达,同时,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使得互助和自组织的难度更大。 河北省肥乡县所推行的互助养老模式,通过“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文化、设施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集中解决老年人的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做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作为家庭和社会养老的有益补充和全新的养老模式,充分体现了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互助特色,实现了低成本的农村互助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传1认为,这种模式丰富了老人相互间的友情和精神世界,老人们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到护理他人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自身,也增强了老年人的独立生活意识。“互助友爱”是老人们互助的基本守则。 尽管互助养老在缓解养老压力方面形式新颖,成效显著,仍面临很多现实困境。 首先,互助养老依然受到中国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肥乡幸福院建立初期,就面临着“没人住”的苦恼,与入住养老机构类似,这种形式让老人及儿女觉得心理不适。 其次,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面临的问题有:1.床位少,服务接纳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孤寡空巢老人的需求。2.服务内容与项目不全面,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都不健全。3.互助养老机构中,专业老年社会工作缺位,缺乏对入住老人在适应等方面的专业指导。4.入住对象受限,需要满足的要求较多,1些机构将失能老人拒之门外。 最后,缺乏稳定的资金注入。河北“肥乡模式”的幸福院的资金来源包括:村集体投入、有限的政府运行补贴、捐助等社会投入。在政策扶持上,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没有稳定的财政供给渠道。而且村集体与捐赠投入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不稳定性,资金链断裂风险大。相关调研表示,“缺少资金“将是幸福院运行的最主要困难。 因此,人们需要转变观念,互助养老机构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政府应该完善政策并帮助筹集资金,才能够促进互助养老的持续发展。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调研


改革肯定对老人好,因为中年人交的保险还享受不上,都给上1辈提前享受了。


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采取先城镇后农村、分人群渐次推进的方式,再加上农村社保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而且实行自愿参保政策,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3]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1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1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1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1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1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1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1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6、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