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如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民政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1、民政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发《关于进1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意见》提出要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等4项措施。 其中,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1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 同时,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另1方面,《意见》表示需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3项措施。 其中,要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2022年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2020年底前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意见》还提出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等。

如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2、如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目前破解养老难题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之1,是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要进1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必需以社区为中心,依托社区资源,建立1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兼有护理、医疗保健、家务服务、应急救援的综合性服务。 进1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1)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或居委会、社区承办的模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类:1类是政府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其向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时间和特定服务的服务;第2类是由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机构自主选择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2)市场化运作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应遵循: (1)政府出台各种法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会福利机构; (2)改革养老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实行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1个集老年人生活、医疗、保健、娱乐和学习等服务功能为1体的老人社区服务站。 (3)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有偿服务。社区尝试与有关部门或企业联手,由服务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有偿服务,在老人需要护理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大中学生和市民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各社区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的管理激励机制,进1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包括机构养老吗



3、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包括机构养老吗

家庭服务与社会服务   服务提供方有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服务模式基本可划分为两类。1类是家庭服务,服务者由家庭成员提供。另外1类是社会服务,服务者由社会提供,包括民间组织、企业、志愿者、邻里或朋友。社会服务包括机构服务、专业服务和社区服务3大类别。   社会服务模式按地点及服务提供者可基本上划分为机构服务(集中在某地)和社区服务(居住在自己家中)两类。   我国的社区服务主要有两种,1种是家政服务中心,向家庭提供服务员。另1种是站点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专业性服务。   正式支持体系与非正式支持体系   正式支持体系指来自正式组织的各支持供给者的集合,如各级政府、各级组织;机构、企业、社区等。正式的社会支持具有经常性特征,往往有政策或者法律依据,表现的是1种个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非正式支持体系是指来自于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非组织的社会支持供给者集合。这1体系包括家庭成员(配偶、子女、其他亲属)、邻居、朋友、志愿者等。非正式社会支持具有不确定性特征,除了配偶与子女外,1般无政策与法律可依。它更多地表现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针对于机构养老而言的1种形式,居家养老强调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所谓居家养老,指的是老年人分散居住在自己家中养老。养老服务由社会提供的,但不排除家庭成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区别在于,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养老服务完全由子女来提供。目前人们所说的居家养老只是1个居住地点选择问题,1部分养老功能却从家庭逐渐向社会转移,是1种社会化了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目前正在成为1种具有社会化养老功能的模式,即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1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平台和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为保障的养老支持体系。

如何改变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4、如何改变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目前破解养老难题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之1,是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要进1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必需以社区为中心,依托社区资源,建立1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兼有护理、医疗保健、家务服务、应急救援的综合性服务。 进1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1)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或居委会、社区承办的模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类:1类是政府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其向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时间和特定服务的服务;第2类是由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机构自主选择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2)市场化运作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应遵循: (1)政府出台各种法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会福利机构; (2)改革养老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实行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1个集老年人生活、医疗、保健、娱乐和学习等服务功能为1体的老人社区服务站。 (3)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有偿服务。社区尝试与有关部门或企业联手,由服务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有偿服务,在老人需要护理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大中学生和市民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各社区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的管理激励机制,进1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哪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5、哪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现代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日益呈现多样化、复合化的趋势,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上,增加了更多的情感和精神要素.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局限性和养老产业的不发达,亟须探索出1种适合当前形势的新的养老服务模式.而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所具备的1些社会资源优势,其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1定的可操作性和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具有在基层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理论空间、政策空间和实践空间,但目前来看在具体操作中仍需妥善设计、稳步推进,并应对服务活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激励,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

发展什么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



6、发展什么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

您好,国家养老政策的变化有哪些?

1、政府加强托底保障,加大对基层养老服务设施、乡镇敬老院、市县福利机构建设投入力度,优先兜底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要,尽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并通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设置,建立起风险分担和防范机制,提升老人和养老机构应对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政府制定完善长照补贴政策,引入第3方制定长照对象评估标准、并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监督。

2、简化登记审批程序,降低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门槛,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建设、运营、培训补贴。大力推进运营体制改革,鼓励公办与民办、机构与社区合作,推进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发展,盘活闲置养老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社会效益。

3、积极回应社会养老需求,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按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要求,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医疗护理、康复辅具、文体娱乐、衣食餐饮等设施配套力度,为社区居家养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乡镇5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增强护理功能;依托农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日间照料机构、托老所、老年活动站。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老年协会作用,鼓励和引导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

4、坚持供给需求协同推进,培育养老市场,丰富养老服务产品,促进老年群体消费,实现供需两端有效衔接。加快医养结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支持机构融合型、社区嵌入型、居家监护型等多种方式发展,满足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需求。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心理疏导、金融理财、法律咨询、生活援助、社会参与等专业化精神慰藉服务。加强老年优待保障力度,建立高龄护理补贴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让老人择优选择服务。

5、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城市就业、农村脱贫工作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的养老护理人员在职专业培训,全面实现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业。建立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依法落实各项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待遇。

6、加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制定完善机构建设、管理服务、安全生产、绩效评估标准体系,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合格评定、监督抽查等手段,提高养老服务业层次。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产权制度,放开定价机制,促进要素市场公平竞争,实现优化重组,提高养老服务产品质量。加强养老服务基础数据统计,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老龄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管理决策、政策研究、公众信息查询提供支持。 国家制定养老政策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是为了保障老年的生活。由于,社会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了我们国家发展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我们的养老问题。不过每年的养老政策的制定是不1样的。国家养老政策是根据老年人口的问题所采取的政策。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3条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