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占总体面积的比例?

如何加快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



1、如何加快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

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占总体面积的比例?



2、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占总体面积的比例?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8月,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万多个,占我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83.6%;社区养老床位341.8万张,占我国养老床位总数的43%。“十35”期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投入中央财政资金50亿元,共支持、指导203个地市开展改革试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了所有城市社区和1半的农村社区。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下1步我们1个是在设施建设上要进1步地推进各地落实,就是新建小区和已建小区配套建设包括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因为没有设施,这个你服务就没有支撑。目前,各地已经推出了1些助老爱老的举措,着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3、如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1、加强对网格员管理能力的强化和提升,改变以往生硬陈旧的管理方式,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灵活、科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总体业务水平。制定覆盖社区服务全部过程的社区精细化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及监督落实,实现为民服务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目标。推出了全程代办、阵地服务、有偿服务等精细化服务项目,通过组团、数字、代办、预约、错时5种服务方式,把百姓的每1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服务上的盲点,真正实现服务的优质化。

2、提升民政服务水平。1是加大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做到精准救助。深入落实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发挥“救急难”作用。2是大力推进养老综合改革进程。推动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公建民营”。继续扩大居家养老试点覆盖面。做好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工作。3是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4是继续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创建军地融合双拥共建活动,搭建复退军人服务平台。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

3、树牢“4种意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常态化开展“两学1做”学习教育,大力推进政治理论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领导辅导、研讨交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大业务技能后备力量培养力度,并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针对各自岗位特点分类学习,确保以学促用。强化“创新意识”,打造特色品牌。推广应用党史穿越展厅、标准化法律援助中心、小区全方位航拍等特色化项目,树立商圈服务型等社区党建特色品牌,并建立助老平台大数据库,着力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基地。强化“纪律意识”,常抓作风建设。严格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健全工作督查和情况通报制度,常抓“守纪律、讲规矩”专项教育,探索微电影、微小说、微剧本等微创作,推动廉政文化创新教育。强化“群众意识”,做好惠民实事。深化3年攻坚行动,坚持多方筹资,全力解决好老旧小区民生问题。解决好低保户、老弱病残等棚改工作中的特殊征拆群体衣食住行等后顾之忧。畅通民政、残联等部门及社会救助渠道,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

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



4、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

法律分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教育部等9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行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高新建城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比重,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培育居家法律依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1条 为了规范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2条 本办法所称养老机构是指依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第3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对养老机构实施监督。第4条 养老机构应当依法保障收住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应当遵守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第5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养老机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第6条 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第7条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机构。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养老机构提供捐赠和志愿服务。第8条 民政部门对在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北京试点共有产权养老社区有什么特权?



5、北京试点共有产权养老社区有什么特权?

住在养老院 可拿产权证北京试点共有产权养老社区 购买家庭需有60岁以上老人可获95%产权老人在家中享受无障碍设施。咱俩共有。买了养老院的房子,还能拿产权证,50年产权,能出租、能转让。昨天,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消息——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模式的新突破。2016年初,市民政局、市住建委联合印发《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试点方案》(京民福〔2016〕73号),支持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朝阳区双桥地区的恭和家园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探索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模式。昨天,市民政局在这里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恭和家园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试点项目”已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认购签约养老居室143套,入住8户,老人12人。这个养老社区共提供365间养老居室,同时建有失能养护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活动设施,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营养膳食、医疗护理、居家服务、持续照料、康健娱乐等服务。与其他养老院或养老社区不同的是,这365间养老居室是以“按份共有”方式销售的不动产产权。即:投资商永续持有每间居室5%的产权,剩余份额可出售给家有60岁老人的居民。换句话说,养老企业与购房者共同持有房屋份额,而每套养老居室必须住1位60岁以上老人。工作人员进1步解释说,住宅部分归企业所属的5%产权不能转卖,需由企业长期持有、运营,购房者可以购买、出售其余95%的产权,年限为50年,获得产权后可以与普通商品房1样出租、出售,价格由买卖双方自主确定,收益也将归卖方所有,但唯1的条件是,买房或者租房的人也必须要家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此外,无论是买房者还是租房者,每月都必须要缴纳3000元的“基础服务费”,这个费用不是物业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笔钱用于为老年人提供膳食管理、健康管理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同时,提高非老龄人群的居住成本。”共有产权养老社区对户籍没有严格限制,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员,或者连续5年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外埠市民也可购买。■马上就访4万元1平方米 养老院内拥有自己的家紧邻广渠路,被杜仲公园3面环绕,双桥恭和家园位置不错。每套养老公寓面积在79平方米至95平方米之间,居室内均为无障碍设施,1期售价每平方米4万元左右,低于周边2手房价格;2期价格尚未确定。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共有产权的养老社区可通过镶嵌在养老服务设施中的居室出售,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此外,还能缓解投资方资产投入的压力,示范带动养老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有产权试点释放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可以使投资方快速收回投入资产,从而“轻装”开展养老服务,将主要精力倾注到为老服务质量上。而老人通过卖掉原有房子购置共有产权的房子,可以利用差价享受更加优质的为老服务,同时也给子女留下了房产。此次试点已选择入住的老年人30%以上来自东城区和西城区。李红兵表示,共有产权试点模式将引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配套城市设施建设,促进“职住1体、多代共处、医养结合、持续照料”的新型社区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这是好事。

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给老年带来哪些变化



6、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给老年带来哪些变化

上半年3养老公寓动工 “加大力度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市养老护理院、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以及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2期、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2期等多个公办养老机构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4亿元;稳步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全市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383家、社区星光老年之家91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家。”杜鹏表示,随着这1系列项目的上马和完工,深圳将会成为未雨绸缪的1座养老城市。“有的人都叫我‘养老局长’,因为我关注养老问题,但其实,这是1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他表示,除了着眼于养老本身,养老产业也是1块值得关注的领域,支持和引导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将使得深圳抓住这个先机,“目前已有康馨、福泰年、粤华、鸿福、招商、隆泰、康达、平安、中信、万科等企业拟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养老公寓,其中康馨、康达3个养老公寓项目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动工兴建,预计总投资为11.5亿元。” “近期,我们正积极推动申报创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促进我市养老事业的转型、转变和转轨,努力把深圳特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养老企业总部集聚中心、养老金融创新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科研中心、老年用品会展营销和国际分销中心、养老服务业规范和标准创制中心以及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鼓励企业 参与深圳养老服务业 而在政策方面,市民政局将加强与民政部、国家发改委沟通,争取获批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从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制定实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养老设施提升工程,促进我市养老工作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养老的转型,促进养老服务业从粗放发展向精细科学的转变,实现从事业为主向产业事业并重的转轨。 说到这儿,杜鹏打了个比方,深圳有人才、有科技、有政策,“我们去年成立了全市的养老产业联合会,集合了上百家企业和组织,它们抱团在研究推动深圳的养老服务业,现在确实是1个大好的机遇”。 进1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政策,住院救助封顶线由12000元提高到16000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服务券发放范围扩大到高龄失能老人和6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将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升级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社会组织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居家养老服务;年内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对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协调卫生、人社部门设置医疗机构,并将养老机构中的医疗纳入医保定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千米社区比例力争达到60%,增设更新100套健身路径或健身器材;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工队伍 数据仅供参考哦,不同地方不1样。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