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合作协议,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合作协议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合作协议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唐伯虎   甲方(委托人):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乙方(受托人):   为进1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健康发展,经协商,甲方与乙方合作管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双方签订本协议,以共同遵守。b5E2RGbCAP   

1、甲方权利与义务   1.协助甲方按照《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工作。   

2、负责核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对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审核,确定服务时间,并移交给乙方提供服务。p1EanqFDPw   

3、制作并向社区发放“代币券”。   

4、负责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按时向乙方划拨。   根据每月服务记录所记录服务情况及收回的代币券数量,服务项目每张代币券(服务1小时)向乙方兑付元现金,特殊服务项目兑现元。DXDiTa9E3d   

5、加强监督检查,对乙方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施评估,对乙方的管理与服务有批评、举报的权利。   

2、乙方权利与义务   

1、按照《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对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管理。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   服务项目:康复训练、量血压、定期体检等。   特殊服务项目:进行精神护理和康复护理,陪同和协助老人到医院、诊所看病就医,协助提供医疗援助等。  

4、本协议有效期自。

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



2、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

随着第1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1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面对这1“养老考验”,合肥市1些社区探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解决养老难题。 “银发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我省在1998年进入老龄化时期,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年。合肥市早在1997年便进入老龄化。2009年末合肥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25%,比上年提高6.15个百分点。据测算,未来20年合肥市老年人口如果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25%。 合肥市老龄办在今年3月至4月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72.94%的老人表示与子女关系很好或者较好,但是只有29.12%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1起,48.34%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1起,22.54%的老人表示无所谓。 那么老人们愿意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呢?调查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排名前3位的原因是:经济上承担不起,入住养老机构不自由,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 “合肥市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153家,其中老年公寓36家,农村敬老院117所,总共有达近19000个床位。 ”合肥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陈先文告诉记者。2万不到的床位与合肥70万老人这1数据相比,应该是很小的1个比例,可全市36家老年公寓入住率只有60%左右。 合肥市委政研室和市老龄办曾共同对全市养老情况进行过1次深入的调研,“1直以来,我国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而如今,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引入1个全新概念――社区养老。”参与调研的市委政研室3处处长瞿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养老的严峻形势,应该尽快开始这1课题研究。 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1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只是“雏形”。 如今,合肥市已在探索社区养老之路,1些社区开辟了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室、助餐点等社区老年服务场所。记者从该市民政局了解到,合肥市已经建立了30多个日间照料室,另外还将验收20个。 2012年,合肥市希望能达到50%的街道、社区开设托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室为老人提供服务。 记者分别采访了在全市首批建立日间照料室的两个社区。庐阳区龚大塘社区的日间照料室约80平方米,这1社区的老人可以在里面打牌、聊天,并有1些运动设施提供给老人进行锻炼。那么,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变弱的老人能否在日间照料室里解决日常饮食难题呢?回答是“暂时还不能”。包河区曙光社区为了解决1些居住在高楼的老人生活的难题,同时为老人们多增加1点收入,为老人们提供了1个解决的方案,可以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然后租住社区提供的楼房,而这中间有近400元的差价,如今有16个老人租住在社区的房子里,而曙光社区在这栋楼里建立了1个20多平方米的日间照料室,但还未对外开放。 托老所、日间照料室被建成另1个“老年活动中心”,是否有意义?合肥市老龄办所进行的《“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社区能伸出“双手”,而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各种维修、定期检查身体、上门医护、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家庭护理等,而聊天解闷只占需求的11.15%。这1数据表明,老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但更需要有人“搭把手”,帮忙解决因体弱无力无法去解决的1些日常生活的难题。 年幼的孩子可以“托”到幼儿园去上学,而年迈的父母是否可以“托”给社区白天照料?日间照料室如何才能更实用,而不成为1个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鸡肋工程”? 已8旬的退休老教授陈华生居住在琥珀山庄南村,他的儿女均在外地工作,夫妻俩不喜欢请保姆,于是日常生活仍勉力自己打理。陈教授告诉记者,他很渴望自己生活的社区能有1个“托老”的场所。 “不需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熟悉的环境,早晨出门在那里可以与1帮老人们娱乐聊天,体力不支时1日3餐可以在那里解决,开心过完1天后回家美美睡个大觉。”陈教授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这个“新天地”。他同时表示,爬高下低的家务活老人们往往无力去做,若再遇到头疼脑热更觉得吃力,“社区若能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1些服务,那就帮了我们大忙。 ” 这样的“美丽新天地”,合肥1些县区分别进行了某1方面的探索。记者采访了包河区的滨湖惠园,这是1个在建小区,虽然小区仍未住满,但是入驻的千户家庭中,百余户是有老人的家庭,而独居老人家庭达10余户。据滨湖惠园社居委主任沈柳以介绍,这1社区已经专门辟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其中有老人活动场所,日间照料室等,同时还将开办1社区食堂,为老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规划和设想已在行动中,可是沈柳以也指出未来的难题,“这个工作要想持续做好,必须要解决资金和人员的两大难题。 ”沈柳以表示,这不应该只是某1社区的试验,而应该成为各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工程,政府应该进行长期规划并起到主导作用。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如何破题,不仅是每1个家庭面对的难题,也将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挑战。记者从合肥市老龄办获悉,合肥市在今年7月专门确立了3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试点社区,希望通过这3个社区的“探路”寻找到1条行之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2012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

公共服务站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作用



3、公共服务站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作用

求有关养老项目的有关资料,详细的好些



4、求有关养老项目的有关资料,详细的好些

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站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5、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站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站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6、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站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