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法,哪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试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法



1、试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法

1、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人口素质和结构问题日益凸显,与数量问题相互交织,使农村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3%的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59%的育龄妇女、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儿人口在农村;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121.7)失衡较城市(116.4)更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外出务工经商人口规模庞大并在未来20年内有持续增加趋势,其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亟待加强;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令人堪忧。另外,由于城乡2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致使全国84%的青年文盲人口和大量出生缺陷人口也都集中在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的现代化。没有8亿农村人口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力,就不能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安全等问题,特别是关注西部地区的人口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我国人口自身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人口计生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人口计生部门的网络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建立了1个集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为1体,贯穿国家、省、地、县、乡、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包括1个自上而下、运转高效、政令畅通的行政管理系统;1个深入农村、联系群众、服务家庭的公共服务系统;1个能够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以群众为主体的群众工作系统和1个覆盖全国、触角灵敏、反馈及时的信息支撑系统。它具有覆盖面广、能够深入村组和家庭、与农民直接互动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存完整、正常发挥作用并极具功能拓展潜力的公共服务网络之1。 这1网络不仅在有效控制我国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参与处理社会公共应急事件(如抗击“非典”)、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实施全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发展农村卫生与健康促进事业(如实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3大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实施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2)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十15”时期,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开始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模式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人口计生部门要在准确把握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针对农村人口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与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促进农村人口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其次,建立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传播与反馈。整合开发并利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贫困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信息资源,促进科学决策水平的提高;积极利用和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信息收集反馈快捷准确、服务优质并能进村入户的特长,及时收集、传递和反馈农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信息,促进政府与群众、非政府组织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第3,积极促进村级思想文化建设,宣传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目前,村级的思想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以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走廊和乡村计划生育群众文艺团体等为依托的农村人口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前农村最具活力的群众性的文化组织,对树立良好的村风乡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扎根群众和基层,进1步丰富人口文化事业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人口文化的发展,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引领作用,树立社会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增添生命力和持久力。 第4,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和动员群众的能力,综合利用现有遍及各个乡村的人口文化宣传阵地,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与经济发展、家庭发展和妇女儿童发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农民,提高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综合能力。 第5,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广大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健康保健知识严重缺乏的状态,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重点在村级积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减少疾病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农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和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 我们今天启动的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将在川、滇、藏、陕、甘、宁、青、新、贵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其宗旨是高度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预防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机制,这对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进1步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几点建议 第1,以现有人口计生网络为基础,加快建立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农村乡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进1步精简。强化农村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时间紧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对现有的人口计生网络进行必要的调整、巩固、发展和完善,将其打造成为1个开放式的、普惠性的、能够综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将是1个投入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综合效益大的明智选择。 当前,人口计生部门应与其他部门1道,针对当前农村特别是村级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如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乡村文化建设、健康促进和技能培训等),在部委联合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人口计生网络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第2,在农村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权益的保护。 完善有利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政策体系,切实构建综合治理农村人口问题的格局。各地出台的各项农村社会公共政策,应注意与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护广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权益。 实施好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制度,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养老问题有保障。 第3,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 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等经费。加大对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投入,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计划生育家庭的范围,我们人口计生部门要努力工作,争取投入产出的最佳效益。对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投入是花小钱、办大事、稳民心、保稳定、促发展的效益最佳的投入,它将直接惠及千家万户。

哪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2、哪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现代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日益呈现多样化、复合化的趋势,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上,增加了更多的情感和精神要素.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局限性和养老产业的不发达,亟须探索出1种适合当前形势的新的养老服务模式.而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所具备的1些社会资源优势,其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1定的可操作性和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具有在基层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理论空间、政策空间和实践空间,但目前来看在具体操作中仍需妥善设计、稳步推进,并应对服务活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激励,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

居家养老有什么好处?



3、居家养老有什么好处?

适合国情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1个现实问题。同时,我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巨大。这部分人多数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养老不仅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问题,更有医疗护理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1定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国家“十25”规划纲要提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要达到30张。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仅有床位39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20.5张,离纲要提出的标准还有很大缺口。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尽管只占10%,但这部分老年人的绝对量在2000万人以上。所以,能够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很少1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存在养老院1床难求现象。   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低,适合1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特点鲜明   居家养老服务是1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1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服务是专业性强的服务。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的曜阳保姆服务为例,从事曜阳保姆服务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经过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尽管现在许多保姆和家政服务人员也要经过1定的专业培训,但曜阳保姆的培训要求更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必备的医疗护理、医疗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   居家养老服务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服务。家政服务是1种市场化服务,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居家养老服务则是1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比如收费采取的是优惠价格,甚至是免费半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1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主要得益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养老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方面献出的爱心,比如物资捐助和现金捐赠等。   居家养老服务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于2014年5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启动的“曜阳关爱失能老人行动——曜阳保姆服务”试点,服务的对象就是经过民政部门筛选的300位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家政服务面向的是全体有需求的家庭,服务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曜阳保姆服务则是面向居家养老的生活困难失能老人,主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服务。1些养老机构、社区、志愿组织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能更广泛。   优势明显   居家养老服务是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1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以曜阳保姆服务为例,它依托现有的老年公寓、医疗机构和托老所,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同机构养老需要兴建养老院相比,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实际上,曜阳保姆服务已经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养老院,把纳入保姆服务对象的老年人家庭联结成了1个巨型养老院。曜阳保姆服务作为整个曜阳养老服务体系的1种模式,投入较小,但解决了众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

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



4、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

*导读:居家养老的优势有哪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就成了老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到底居家养老的优势有哪些,如今养老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因此大多数老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居家养老的优势。 *居家养老的优势 减轻养老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市场、家庭、社区、个人及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居家养老,形成了提供服务模式主体的多元化,使职能分工被多部门分解。对于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大大减轻了财政的负担;对于家庭,也使其突破了过去的资金来源机制,节约了家庭支付养老活动的开支;而对于社会,则更多地吸引了丰富的人才技术,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大大减。

居家养老的好处



5、居家养老的好处

适合国情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1个现实问题。同时,我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巨大。这部分人多数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养老不仅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问题,更有医疗护理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1定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国家“十25”规划纲要提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要达到30张。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仅有床位39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20.5张,离纲要提出的标准还有很大缺口。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尽管只占10%,但这部分老年人的绝对量在2000万人以上。所以,能够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很少1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存在养老院1床难求现象。 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低,适合1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特点鲜明 居家养老服务是1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1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服务是专业性强的服务。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的曜阳保姆服务为例,从事曜阳保姆服务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经过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尽管现在许多保姆和家政服务人员也要经过1定的专业培训,但曜阳保姆的培训要求更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必备的医疗护理、医疗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 居家养老服务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服务。家政服务是1种市场化服务,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居家养老服务则是1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比如收费采取的是优惠价格,甚至是免费半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1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主要得益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养老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方面献出的爱心,比如物资捐助和现金捐赠等。 居家养老服务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于2014年5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启动的“曜阳关爱失能老人行动——曜阳保姆服务”试点,服务的对象就是经过民政部门筛选的300位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家政服务面向的是全体有需求的家庭,服务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曜阳保姆服务则是面向居家养老的生活困难失能老人,主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服务。1些养老机构、社区、志愿组织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能更广泛。 优势明显 居家养老服务是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1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以曜阳保姆服务为例,它依托现有的老年公寓、医疗机构和托老所,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同机构养老需要兴建养老院相比,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实际上,曜阳保姆服务已经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养老院,把纳入保姆服务对象的老年人家庭联结成了1个巨型养老院。曜阳保姆服务作为整个曜阳养老服务体系的1种模式,投入较小,但解决了众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

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6、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这1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1881年提出,但是他当时提出时的含义更接近于“团体”、“集体”的意思。社区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第1是“区”,指在1定的区域内,第2是“社”,具有社会关系的团体。早期的社区研究在社会学中曾占很主要的地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上世纪

2、3十年代,此学派对芝加哥的都市化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芝加哥学派不仅是以芝加哥整体为研究对象,而且深入的研究了芝加哥的犹太人社区、波兰移民社区、上层社区邻里和贫民窟等多个不同阶层的单个社区,研究对象更加细致。早期的社区研究更多的是关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普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研究也丰富起来了,更注重社区的功能建设,完善社区的功能。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3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社区功能从原来的部门化也逐步向社会化过渡,这更需要社区功能的完善,更需要政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对组织合理构建。从养老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从环境到安居等1系列问题无不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发展。本文以当代中国千百万社区中的1个普通城市社区为例,对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政府需在人力资源上给社区以扶持。人是组织的资源,而且是第1资源,应该重视人的技术、知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使之具备管理和领导组织的能力,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能做到人尽其才。第2,政府应该对社区组织结构设置和相关的制度建立起指导作用。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更也为明确,社会保障体制也逐步建立,社区不仅仅是区域上的定义,而且是在1定空间范围内建立起健全的服务组织结构体系,让人们生活的更有幸福感。这个组织不是简单的部门设置,每个部门不只是单1的服务职能,他更多的是对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处理,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在制度建立方面具有综合性、可执行性强、简单灵活、方便快捷等特点。第3,政府要帮助培养被社区群众广泛认同的社区文化。社区成员的爱好、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这些都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状态,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对这个组织有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也必定会提高社区组织的效能。最后,政府应推进社区的政治生活建设。在1个民主、法制的国家里,人们有政治生活的权利,更有政治生活的需要,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基础,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窗口之1,它要具备选举和被选举的功能,从而实现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以择营口市站前区兴华社区为例,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营口市是迅速发展起来的

2、3线城市,经济基础不强,经济转型中社会遗留的老问题多,同时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也不可避免。这些问题复杂的交织在1起,兴华社区处理好了这些问题,被评为辽宁省和谐社区,成为了营口的明星社区。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兴华社区的经验对其他新兴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社区建设更具有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西方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政府改革浪潮,它更重视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提倡更多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行为来管理社会公共资源,使得政府管理成本下降,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新公共管理理论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这是它的1个重大突破。社区作为非政府公共组织,本文想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来探讨现在中国社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公共管理主体、客体的关系与职责任务进行分析,并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