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第一,劳动力减少,低端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问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参与社会劳动的人逐渐减少,企业在市场上可招聘的员工变少。现在大多数低学历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打工,男性很多愿意去当快递员、送外卖、开网约车等;女性愿意去当餐厅服务员、KTV服务员等。第二,企业竞争加剧,内卷化成为常态近两年,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互联网公司增速放缓,以前那个飞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要继续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作为员工也不得不忍受着长期加班。如果不加班就会出现绩效不达标,面临被公司末位淘汰的危险。于是,企业为了发展,增加竞争力,员工为了拿到不错的薪水,双方形成共识,增加工作时长。第三,养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着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养老问题将变得极为严峻。人口高龄化的加剧,有可能使未来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占比大幅上升,既会加重企业和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经济负担,又会增加老人在医疗和照料方面的支出,从而要求增加更多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及各种补充养老金收入。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1、劳动力。根据目前的老龄化速度,结合我国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局面,未来十年,我国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那么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活没人干,二是有活需要老年人干,这样就会导致即便是退休了,还是需要出来工作。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年轻人了。

2、医疗根据卫生部的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残疾率和卫生资源消耗分别是全国人口的

3、2倍和

3、6倍。医疗卫生资源还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出现问题的几率一定高于年轻人,老龄化严重,那么必然会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这种压力是巨大的。

3、养老基本保险总支出其实是借着刚才讲的,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相对应的也会增加患病、残疾和智力迟钝的老年人的比例,所以医疗保险方面的负担也就跟着增加了,这是很正常的。当然,人口老龄化也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围绕老年人开展的衣食住行服务、专业的养老服务等等,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和专业养老人员明显不足,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21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口老龄化。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