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居家养老有什么新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杰佳通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是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百度上搜下:”杰佳通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就能找到他们,杰佳通 大品牌,值得信赖。

居家养老有什么新模式?



2、居家养老有什么新模式?

“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非常重的分量,所以中国家庭养老有着其特殊性。因此,养老绝不是1个人的事,它关乎着两代人乃至全家人的幸福。 基于当代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青年消费者面临的养老难题和痛点,大都会人寿推出360Future家庭养老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客户作好未来的准备,也让他们能够兼顾当下,解决父母的医疗、康养、安居等1站式家庭养老需求。让子女可以更加安心打拼奋斗,父母也安享美好的退休生活。“真正有价值的养老服务应该从当下开始,即刻可用,而不是从60岁以后才能使用。”大都会人寿认为,规划两代人养老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3、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养老院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流程



4、养老院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流程

法律分析:申请人需要持有关材料去规划局窗口申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3十7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第3十8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广州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有哪些



5、广州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有哪些

广州推广网格式养老 试点提供“喘息服务” 昨日下午,广州市民政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十25”末期以及广州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示范点工作重点。 广州将全面推广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即医养结合、引进社会化运作以及加大政府购买。同时,首次提出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包括为失能半失能长者提供临托服务,为其家人提供专业照料指导,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负责人介绍,广州市于2005年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发展,“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正逐步成型,全市共建有153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46个居家养老服务部、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113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24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20个日间托老服务机构、32所老年大学,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康乐、康复保健、心理慰藉、紧急援助等养老服务。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面向全市推广3种新模式,分别为医养结合、引进社会化运作以及加大政府购买。她说:“我们不强求哪个社区用哪1种模式,我们希望社区依照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只要是有利于居家养老发展的,我们鼓励创新。”她特别指出,随着广州市社区网格化工作的铺开和深入,网格式养老服务在越秀区等地已有成功经验,将更快地覆盖到全市各个社区。 失能老人享“喘息服务” 在昨日的通报会上,广州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该服务在京沪等地已开展试点。而在广州,将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为失能半失能长者提供临托服务,为其家人提供专业照料指导,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喘息服务’顾名思义,就是让患病、失能等老人及其家人,有机会喘口气。”这位负责人解释,在“421家庭”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喘息服务”变得尤其重要。她指出,全国各地都不时有长年患病长者遭家人遗弃的新闻见诸报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能半失能长者及其家庭在社区当中没有得到强而有效的支持。据粗略估算,目前广州市有25万~40万失能失智老人。 “家中老人生病了,有人给你专业医疗建议,有人教你专业护理知识,在你实在累得不行的时候,有临托、日托暂时照顾老人,或者有义工来帮你暂时看护。如果病情严重,你认为难以面对,我们的社工会给你心理的支持。”这位负责人如此描绘实现“喘息服务”之后,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获得的具体支持。 明年制定政府购买目录 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广州市有意加大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的力度,扩大受惠面。最快明年,广州市民政局将联合市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广州市购买为老服务目录,并且在现有的分散评估机制上,建立严格的第3方监督评估机制。 这位负责人还特别指出,除严格的准入制度之外,还将对承接服务的运营主体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建立退出机制,推动市场服务优胜劣汰进程。 数据 截至去年底,广州老年人口已达133.04万,占户籍人口的16%,比全国同期水平(14.9%)高出1.1个百分点。预计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 1.社区医养结合 该模式主要是整合社区养老与基层医疗卫生在场地、人力、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无缝对接,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约诊疗、转诊转介、预防保健、上门诊视、家庭病床、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个别位于中心城区但利用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医院将引导其转型为老年养护院、护理院,面向失能老人、医院转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2.引进社会化运作 鼓励支持各区(县级市)、街镇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 今后,将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等专业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将利用好毗邻港澳和CEPA政策的优势,引入港澳台养老服务先进经验、资金、服务机构等,拓展和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加大政府购买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项目主要为民政兜底。这位负责人在通报会上明确,将适时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逐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将社区医疗服务、邻里互助养老等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今后,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中,将引入市场机制,拓展自费服务,让有支付能力的老人享受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此外,还将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市、区两级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为什么对养老机构1次性建设补贴



6、为什么对养老机构1次性建设补贴

为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促进民办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服务业主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主,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力量以及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享受1次性建设资金补助对自建养老机构床位数在50张以下、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并已投入运营1年以上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不少于4000元的1次性建设补助;对自建养老机构床位数在50张以上(含5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并已投入运营1年以上,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不少于5000元的1次性建设补助;对租赁经营其合同期在5年以上,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并已投入运营1年以上,给予每张床位不少于1000元的1次性建设补助。

相似内容
更多>